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今年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文旅局日前又推出第二批“社会大美育”课堂,此前全市艺术场馆、机构积极参与,截至8月底共策划开展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4400余场。
美术第一站 中华艺术宫
让更多市民在公共文化场馆内外感受到美好生活,甚而连点成线,形成City Walk的“唯美之路”,不失为了解上海更为真切、深刻的方式。市民完全可以按照地图,圈圈画画,把喜欢的场馆当“站点”,勾勒出一条属于自己的City Walk路线。
中华艺术宫以“城·人知美”为宗旨,策划了“素人展”,邀约非美术专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到馆内办画展,让市民从美的欣赏者变成美的创造者。
中华艺术宫开启了“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以馆校联动、共同策划的创新合作模式,设计出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需求的课程。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说:“之前,来我们这里上课的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我们通过和学校的合作,希望未来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来我们这里上一节美术课,孩子也可以试着用莫奈的笔法描绘自己的生活。”中华艺术宫还计划在年底,将学生作品摆放在展厅显眼处。
文博推荐站 市历博或上博
上海博物馆,眼下正在忙搬家——往按计划年底即将开幕的上博东馆运输各类文物馆藏。此前,这个中国最有看头的博物馆之一,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也推出了多项社会大美育活动:106场艺术影像导赏,近万名观众借助艺术影像加深了对展览和展品的理解;33场学生特展美育专场,为约1500名大中小学师生提供导赏服务;6场高水平公众讲座、1场学术研讨会、1场持续24小时“艺术嘉年华”,帮助观众以文明互鉴的眼光来欣赏,并理解“美美与共”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重要意义……
当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正在举行“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展览。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古代木质帆船。研究“长江口二号”古船,对于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上海有着重要意义,其相关文物安置在市历博展出颇为妥帖。而在徐家汇地铁站艺术长廊,则可见大海般的深蓝色在展墙上铺展,“长江口二号”古船用拟人化的口吻,将自己被发现和打捞的故事娓娓诉说——这正是该展览的“分身”……
全城有亮点 美育送上门
越来越多的场馆正在打破固有的界限,除了传统的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务楼宇等之外,它们还用艺术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构建多元艺术“情景”。
2023年上海夏季音乐节期间,上海交响乐团开展“全城古典”美育活动,上交青年演奏家们走出上交,走进上海各大历史古迹、城市公园、潮流地标、生活街区来了一次“地标快闪”,为不期而遇的市民、游客,献上风格各异的古典和跨界音乐作品。现在,只要事先关注公众号,就能了解哪里有美美的免费展演活动……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