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周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如何绘就前景?近日,记者跟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外媒体采访团前往临港新片区,多家企业吐露了他们的心声。
“我们从2022年启动销售,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2023年预计实现超6000万元,2024年预计实现超1亿元。”在临港新片区江山路上的阿帕斯数控机床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帕斯公司”)总经理罗超,对未来满怀信心。罗超的这份信心,源于临港新片区和阿帕斯公司自身。“临港新片区作为一个大型平台,集团化管理,这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是高端制造的金字塔尖。”罗超记得,两年前入驻临港新片区后,相关部门上门宣讲政策,提供各类办证服务,让他们有足够精力全力投入研发工作。
同样满怀信心的,还有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元生物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潘讴东。创业18年来,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公司在张江的规模达到1.5万平方米后,于2020年进入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打造7.7万平方米的“和元智造精准医疗产业基地”。他说,公司作为集基因功能基础研究服务、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孵化、临床级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商业生产服务三大发展方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助力下游客户开发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有的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预想效果。该基地一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将推动基因治疗行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在临港新片区,像阿帕斯公司和和元生物公司这样的企业不一而足。他们坦言,临港新片区除了“土壤”好外,物流通关等配套服务也好。历经十年发展,相关服务借助数字赋能,更智慧,更便捷。
元初数智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保税业务中心总经理杨晓峰介绍,公司当初进入临港新片区时,只有五六人,仓库800平方米,但现在,公司员工已有70来人,仓库面积增加到了2.5万平方米,业务范围从单一的进口化妆品增加到了涉及食品类、服装类、汽车类、汽车零部件类等门类近五万多个品名,并借助智能化系统,运用临港新片区便利化政策,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总经理金健介绍,洋山四期是目前全球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通过数字赋能,码头集装箱装卸已实现智能化,劳动生产率和整体装卸效率大大提升。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