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里有一个时光邮局,顾客可以写信寄给未来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黄金周,赏金秋,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青浦,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尽享江南水乡之趣。朱家角古镇假日迎来大客流。徜徉老街,人头攒动,商铺叫卖声此起彼伏,小吃香味扑鼻,各式精美手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
漫步至西湖街35号,时光慢了下来。铜制铸龙邮筒映入眼帘,游客们站在一旁拍照留念。这是华东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清邮局旧址,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去年,百年老邮局进行了全面升级和重塑。从原先的单一展示空间,变为集展览、阅览、咖啡、研学、文创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古镇客堂间”。
步入古老的红砖灰瓦小楼,青砖与木结构空间一览无余,让人领略到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年轻人闻名而来,到吧台点一碗特调“咖啡米汤”,倚河而坐,凭栏眺望,听流水潺潺。“这个米是朱家角张马村的米,明清的时候,张马村的薄稻米是贡米,味道特别好。”邮局的主理人东宁告诉记者,充满当地特色的咖啡展现的是朱家角厚重的历史文化。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朱家角市集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米市,“现在许多人来放生桥,可能会觉得台阶为什么走一步觉得有点小,走两步又觉得有点大,事实上它是有道理的,它的高度是8厘米,当时米工要扛着200多斤的大米搬到漕港河的船上,不可能一下子走得太快,步子迈得太高,于是有了一步一曲的台阶,它是最适合米工扛重物的。”
咖啡馆生意兴隆,东宁一直忙前忙后。得空,她聊起与大清邮局结缘的细节:“我第一次来朱家角古镇时,在邮局后面的河边长廊坐了一下午。闭上眼,耳边仿佛就是‘屋前连街市,屋后闻橹声’的热闹盛况。120年历史的老邮局临街傍水,3000年邮驿史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
东宁通过整旧如新的保护性重塑,对整体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空间升级。她将咖啡元素搬入百年老建筑中,结合“邮”文化挖掘古镇江南老建筑的魅力;开创青年文旅新空间,打造青年休闲生活新空间、青年学习漫游新空间、青年文化传承新空间,为朱家角古镇以及青浦区注入新的活力和烟火气。
如今,老邮局已经成为了朱家角古镇的文化打卡新地标。咖啡品鉴、文创体验、艺术展陈,这里集传统文化、空间美学于一体。文创区一角,是邮寄书信体验区,游客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写信,挑选一枚纪念邮票,投入邮筒,寄往远方。“走走石板路、坐坐游船、喝杯咖啡,这是一个来了之后就不想走的地方。”市民胡堂魁特意带家人从杭州赶来,他感慨,“信会”角里,小桥流水“最江南”,令人陶醉。本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