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烟雨江南是绿茶的天下,更有诗歌葳蕤。浙江松阳有千年茶史,茶诗、茶联举目皆是;谷雨时节,山坡上茶树边人影绰绰;听茶农絮叨一芽一叶最佳、一芽二叶亦优,一斤银毫7万芽;再联想那些孕育千年茶香茶韵的经典名句,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与温润。
公元780年,48岁的中唐诗人戴叔伦赴任浙江东阳县令途经松阳;沿途风景“广谷大川,足征灵淑,名山伟泽,壮观东南”,让他连连赞叹。经横山寺时驻足探访,请饮一口。寺庙住持奉上松阳茶,顿觉茶味醇正、齿颊留香;细细品后就吟诗:“偶入横山寺,湖山景最幽。露涵松翠湿,风涌浪花浮。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自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奈何日已西斜,只得匆匆启程。1200余年后再读,仍能感觉透过纸背的酽酽茶香和几许遗憾。
松阳县西部有座西屏山,拾级而上至180余米山顶俯瞰,四周静谧满目苍翠;虽山下机关学校住宅鳞次栉比,但千百年前的清静幽雅犹在,以往“松阳十景”之一的“凌霄咸翠”景色不减;当年在此修炼的祖谦禅师与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的交往更成一段佳话。“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要使老谦名不朽。”就是东坡先生欣赏技艺高超的祖谦禅师精湛“斗茶”后甚为惊叹,为之赋诗。孰知鹅儿酒、天台乳花、玉川风腋皆是当时高档佳酿,上乘享受。以后修整西屏山白鹤殿,发现勒有东坡先生这首诗的一处石碑。而最能炫耀“松阳银毫”品质的就是那两句“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千余年前,松阳女子张玉娘就有诗曰:“书静春偏远,诗成与转赊。看山凭书阁,问竹过遴家。摘翠间惊鸟,烧烟晓煮茶。无端双蛱蝶,远袖错寻花。”读罢恍见晨雾、炊烟、诗意、书香、春景、鲜花、雀鸟……在一缕飘逸茶香中灵动呈现。在官塘街5号“张玉娘诗文馆”可凭吊这位与李清照同时代的宋代女词家,并沿着庭院里88块诗词石碑进入展厅参观她的诗词作品、造诣生平;默诵“争如取水陶承旨,茗碗清新与味高”“茗鼎香分小凤团,雪浪不须除酒病”等诗句,无一“茶”字却无不渗透茶艺、茶品、茶经,怎是一个“妙”字了得?
饮茶、品茶是寻常松阳人家的生活必需。沸水冲泡好茶,茶叶形色大变;有的芽叶成朵,在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芽头肥壮芽叶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其中可品觅生活真味、世间之妙的万种风情。明代贡生詹嘉卿为之写道:“空厨竹畔无烟火,细和茶声有竹鸡”,满是悠闲田园生活气息;而清代乡贤周圣教的“汲水煮茶气味清,一饮人疑有仙骨”,更有飘然欲仙的感觉。说到松阳茶,当然要说交往唐朝五位皇帝的传奇道士叶法善,他在卯山手植数十棵茶树,精心育成“仙茶”;在105岁的生命中一以贯之地推荐,使松阳茶能入朝廷之中,得到众多朝中要员赏识和认可,并成多年贡品。如此才有绵绵不绝的松阳茶诗。
松阳,素有“江南秘境”之称,松阳茶诗中还有多少故事会延续几多新诗篇,且饮一口茶后,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