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宝藏天地宫
第9版:特稿 2023-11-01

宝藏天地宫

【金】白玉舞女

【元】墨玉母子猴

【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明】铜鎏金阿弥陀佛像 邵晓艳 制图

本报记者 王蔚

1996年1月26日至31日,上海市文管委和嘉定博物馆曾对嘉定法华塔地宫进行清理发掘,先后发现了一批宋、元、明三代的佛像、书籍、古钱、玉器等珍贵文物。同年3月30日,在法华塔第六、七层间的壁龛暗室(天宫)内再次发现一批重量级文物。

今年4月,法华塔再次修缮,至8月底工程完工。近日,记者前往嘉定博物馆,听文物工作者讲述法华塔天宫地宫的秘密,宛如一次与古代先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 宝塔 修旧如旧再焕光彩

法华塔俗名文笔峰,塔通高41.10米,为四面七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空筒结构,塔身每层做腰檐、平座和回廊。清乾隆《嘉定县志》载,法华塔建于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建。之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及民国年间,又经多次修葺,至今屹立。元代以来,“金沙夕照”一直是嘉定人文胜景之一,它被认为是嘉定文脉的重要象征,同时也见证着嘉定历史的沧桑与厚重。200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塔自1996年大修至今才20余年,为什么今年又要做一次大修缮呢?嘉定博物馆馆长王新宇介绍,当时恢复的腰檐及副阶处的木柱、斗栱、梁枋等结构,承重构件普遍产生了倾斜、下垂、下挠等损伤现象,产生了安全隐患。2008年虽对腰檐斗栱、檩条、角梁等进行了结构加固,对各层腰檐屋面构件在控制水平方向的位移、腰檐斗栱构件上下分离状况产生了一定效果,但并未完全解决斗栱端部橑檐枋部位受力过大导致斗栱倾斜下垂的根本性问题。因斗栱、梁架、屋面出檐、木栏杆等构件现存的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如不进行彻底有效的修缮,其损伤范围及程度势必会扩大,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就古建筑本身特点,法华塔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现存的屋脊根部轻微开裂,表面粉刷层脱落,瓦件局部松动,钉帽部分缺失。二是木构件局部槽朽、开裂、油饰脱落,墙体粉刷空鼓、脱落。三是局部踏步磨损,栏杆松动、局部装修缺失。因此,及时对法华塔进行以整修为主的修缮,实在是件必要的事。

“今年4月,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式启动法华塔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技术,力求保留古建筑原貌。”王新宇说,本次修缮根据文物建筑现状,采取了屋面揭顶优化出檐尺寸、木构局部加固,其余现状整修为主的修缮模式。法华塔的塔刹由宝葫芦、宝盖、七重相轮、刹链、塔刹覆钵组成,是“观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本次修缮对宝瓶重新飞金时,为了取得最好的修缮效果,前后刷了三四遍金漆,反复打磨,最后再贴金箔,还原其始建之初的样貌。经过今年的修缮,这座古塔重新焕发了光彩,塔尖的“宝葫芦”重现金色光晕。对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法华塔实施修缮,不仅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嘉定乃至上海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的一次重塑和弘扬。

二 地宫 发掘如蚂蚁啃骨头

“1994到1996年,对法华塔进行过一次纠偏归正,并恢复为明式形制。修复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上下叠压的明代和宋元时期的两个地宫及六、七层间的壁龛暗室,清理出一批极具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的重要文物。”曾在温州博物馆担任过副馆长、馆长的王新宇,算是文博界的“老人”了,如今作为嘉定博物馆的负责人,对法华塔的宝藏如数家珍。

1996年1月26日,一块暴露在塔心室地面正中、边长67厘米、厚11厘米的京砖(大方砖)首先启出。京砖一侧刊有制砖年代“万历三十四年分造贰尺细料方砖”和督造者“直隶苏州府总督同知王照委官检校高造”及制砖窑户等三方戳记。京砖之下即为地宫,方38厘米、深5厘米,地宫底部为一块长宽均42厘米、厚5.5厘米的小方砖,小方砖上放置一枚七星八卦铜镜,上铸“七星明辉通三界,一道灵光伏万魔”七字联及八卦文。铜镜上面覆盖一层书纸,已腐烂,书纸上较有规则地摆放着25枚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的钱币。由此可知,该地宫为明万历年间重建法华塔时所筑。

工作人员在清理完明代地宫后,又见下面为毛条石。鉴于史载,法华塔始建于宋开禧年间,而明代地宫仅筑于塔基浅层,从而推测下边有宋代或元代地宫,于是决定继续往下发掘。由于受空间及具体条件限制,时间一天天过去,发掘工作却相当缓慢,4天仅发掘和钻探了四层毛条石。这些毛条石的质地有花岗石的,也有青石的,石条之间均以糯米浆混合三合土填缝密实,每层都似整块石板,上下错向叠压黏合。这样的发掘像蚂蚁啃骨头一般,4天过去仍不见有地宫的明显迹象。对此,有人产生了怀疑,但也有细心的人却发现,所发掘出的毛条石规格、排列比较规范,每层平排三条,尺寸一般为90×25×25厘米,且长度都不超出塔心室范围,同时可见第四层毛条石比较平整,便据此提出乐观的预测,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到了1月30日的下午,第五层石头钻探出的灰粉属于质地较嫩的武康石,大家马上联想到这是较适宜加工成地宫盖板的石料,且曾有实例。至此,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终于出现了。于是,工作人员又试着在该石中间部位继续钻孔。武康石洞穿了,突然从钻孔中泛出了水。工作人员随即用细钢筋缘钻孔下探,深度一下子到达60厘米,再用铁丝弯成直角钩往下探,钩子居然可360°随意转动,这就说明下面有一定的空间。往深处再探,钩子却被较沉的物体套住,使劲一提,物体居然能起动,且钻孔中立即冒出了气泡。再试,又冒出了气泡。“有地宫!”顿时,现场一片惊喜。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深入发掘,并特地请来富有经验的石匠协助工作。当晚10时30分,当起重吊把被断开的长约70厘米、宽60厘米、厚27厘米的一块武康石盖板启出时,现场立即沸腾起来。一个沉睡了六七百年,南北长85厘米、东西宽57厘米、深43厘米,内上口距塔心室地表1.5米深的地宫终于显露出来。

三 天宫 壁龛宝物重见天日

法华塔位于嘉定州桥老街,塔下为古桥和市廛,河道穿流而过,形成了一塔、二河、三街、四桥融为一体的江南水乡佳景。如今,嘉定博物馆内仅存有太平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万历通宝等钱币和明代“离宫属火”饰件以及民国塔刹,其余文物均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就在今年8月底,其中部分文物又回到了家乡,在嘉定博物馆临时展出。36件(组)法华塔天宫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特展,被称为“回嘉之旅”。

再说起1996年时尘封数百年的天宫地宫重新面世的情景,嘉定博物馆的每一位讲解员都会兴奋且自豪地向观众介绍。出土时,尽管地宫淹没在水中,但仍可清楚地看到3个雕刻精美并施重彩的石函依次纵向安置于地宫之中。抽去地宫积水,3个石函由文物专业工作者小心翼翼地从地宫中取出。石函为长方形,函盖面分别精雕细刻着祥瑞动物,一为憨态可掬的狮子滚绣球,一为栩栩如生的双凤穿牡丹,一为呼之欲出的二龙戏珠。函身细刻缠枝莲花一周。石函内清理出数十件文物,有铜佛像、石菩萨像、铁塔、银盒、瓷舍利盒、铜熏炉、铜贯耳瓶、玉弥勒佛、玉人、玉雕动物,以及玛瑙、水晶饰件等,可谓丰富多彩、精品纷呈。除此之外,地宫内还清理出一个石造像和数十公斤的钱币,其中绝大部分为南宋开禧以前的钱币,少量为开禧以后的嘉定通宝和元代八思巴文钱币。石函雕刻及函内文物经专家鉴定具有宋末元初风格。由此说明,法华塔始建于宋开禧年间而重修于元,与史载完全一致。继地宫文物的发掘出土之后,法华塔第六、七层间再次发现壁龛暗室(天宫),并清理出一批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分别封存于4只杉木箱内。经市文管委文物专业人员清理,计有鎏金铜佛像、观音像、香炉、木质花瓶及鲜花、明代隆庆和万历钱币、经书、古籍等文物40余件。木箱内壁的“弟子任良佑舍”等墨书清晰可辨,同时在法华塔第五层内壁还发现了一方记载该壁龛所藏主要文物的碑刻。

四 珍藏 古今之宝穿越时光

“展柜中展出的文物均出自天宫和地宫。”最近刚刚在嘉定博物馆举办过的“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主题展”一度成为文博爱好者的打卡地。记者跟随讲解员程燕妮一睹天宫地宫的神奇宝贝。

两件明代德化窑白釉观音像都出自天宫。左边的观音头饰观音兜,形似风帽,坐于圆形莲座上,高15.3厘米。右边的观音头戴如意状花冠,发髻雕刻精细,高12厘米。这两座观音像面相秀美,弯弯的眉骨,高挺的鼻梁,表现出观音特有的面庞。稍抿的嘴唇,尽显悲悯之心。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滑莹润,白净素雅。

一件明代铜罗汉像出自天宫。罗汉倚坐于残损木座上,一手于胸前施印,一手握圆球搭于膝上,左腿自然下垂,脚踏小莲花座,面相圆腴,弯眉,细长眼,神态安详。罗汉身着通领袈裟,左肩处施固定袈裟的绳襻,衣褶起伏自然,线条转折流畅。

南朝隋代石造像碑出自元代地宫。砂岩质,长方形,顶部残缺,表面磨损严重。上部浮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下部左右两侧各雕一尊力士、一头狮子,两头狮子面朝内蹲踞。

金代白玉舞女出自元代地宫。整体造型为扁平状立体圆雕,局部为镂空透雕,细部阴线刻,表面抛亮度极高。舞女头戴宝冠,面部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形象特征。白玉舞女身着长裙,上身右前倾,双膝屈立,作翩翩起舞状,舞姿协调柔美。此件作品堪称同一时期雕刻艺术中的最高水平。

出自元代地宫的元代双狮戏绣球石函堪称“镇馆之宝”。双狮滚绣球图案在宋代墓葬中已经出现,明代盛行,寓意“好事在后头”,至今还是民间花会中主要的传统节目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元代墨玉母子猴出自元代地宫,母猴双脚并拢蹲坐,背脊圆滚,四肢粗壮。右臂搂抱一只小猴,小猴坐于母猴右膝上,头靠在母猴右肩部,十分亲昵。母猴左手向上托小猴至唇部,母子亲吻。胸前依偎着另一只小猴,作酣睡状。脚边还蹲坐一只小猴,双手捧物作进食状。小猴的天真,母猴的慈祥,舐犊情深母子相依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代白玉鹅出自元代地宫。鹅是回头埋在羽毛里的样子。羽毛刻画整齐细腻,刀刀不乱。鹅,以其羽毛洁白、性情温顺,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清新脱俗、温情和善的瑞禽。另外,在嘉定方言里,“鹅”和“我”谐音,以鹅为题材,也有托物喻志、表达自我之意。

元代玛瑙羊距骨出自元代地宫,这件玛瑙饰件是仿制羊距骨形状雕琢而成的,大小也相仿。羊距骨饰件是女真族儿童的游戏玩具,女真人称它为“嘎拉哈”。这种玩耍习俗至今在北方许多地区仍然流行。

此外,在元代地宫中还发现了铜钱币100多公斤。因长期水浸,近三分之一锈蚀破碎,还有三分之一表面锈蚀。最早的为汉代五铢,共2枚。最晚的为元代的大元通宝,其中以元丰通宝、元祐通宝、元符通宝、崇宁通宝、政和通宝数量最多。最少的为金朝泰和重宝、宋代庆历重宝、五代唐国通宝,各有1枚。

王新宇馆长还透露了一个“秘闻”。华法塔天宫地宫里的宝贝并没有全部“展出”,部分文物还在修复中,部分文物的保存状况不宜展出,所以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它们的面纱。另外,相关部门在重新封闭地宫天宫前,还将一批代表当代嘉定特色的物件存放在里面,其中有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桑塔纳模型、玉雕南翔小笼包模型,以及嘉定竹刻等非遗作品。如果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们找到了这些公元21世纪的嘉定宝物,也一定会叹为观止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