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昨天,松江区法院发布首个刑事审判白皮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保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 涉企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2021—2023)》。
昨天发布的白皮书首次以市场主体营商行为的关键环节为路径,结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不同环节高危营商行为、高发法律风险、不同犯罪样态,创新提出涉企刑事“四类案件”区分,以“案件样态—营商环节—涉企风险—诉源治理建议”结构精准锚定涉企犯罪诉源治理的“关键环节”,致力于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在参与社会治理,作为企业优质营商“指路灯”方面的作用。
白皮书指出,2021年以来,松江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涉规范企业内部治理类、涉规范企业合法经营类、涉规范企业公平竞争类、涉规范企业主体资格类“四类”刑事案件共计173件。
松江法院昨天还发布了5起涉企刑事案件典型案例,包括医美行业假冒注册商标案、商业特许经营领域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民营企业单位行贿案、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案、冒用企业名义以网络手段实施的诈骗案。其中不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案例、上海首例“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例、上海法院第五批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典型案例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典型案件,集中体现了松江区人民法院在积极引导企业依法合规发展,不断擦亮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底色的积极成果。
松江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的策源地,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促进经济与制度创新双驱动的重要作用。随着走廊沿线快速发展,市场秩序维护、主体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司法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激发区域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服务好区域发展大局。此次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的发布,正是法院以“刚柔并济”方式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强支撑”的一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