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美国邀请俄罗斯出席APEC会议的背后 西方国家为何患上“乌克兰疲劳症”
第15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3-11-16

西方国家为何患上“乌克兰疲劳症”

张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俄罗斯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张耀

当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消耗战”“拉锯战”仍在持续。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8日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为乌克兰划拨的各项援助资金已被用掉了96%。

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的美国人越来越少,西方国家关于“乌克兰疲劳症”的报道日渐增多。“乌克兰疲劳症”为何在西方国家蔓延?这一现象又将对俄乌冲突战局产生哪些影响?我们请专家详细分析。——编者

1

俄乌冲突持续胶着

问:俄乌冲突如今进入了什么阶段?

答:自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后,冲突已经延续近两年,然而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似乎依然难以打破僵局。

去年俄乌冲突初起之后不久,西方国家开始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大规模援助乌克兰,一时间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和乌军成为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从一开始的轻武器装备到后期的各种重武器装备,源源而来的各种援助使乌克兰具备了与综合国力远胜于己的俄罗斯较量一番的资源。这一时期,大量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也成了“网络明星”,比如“标枪”单兵反坦克导弹、M 777榴弹炮,“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等。西方舆论甚至乐观地认为,只要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援助,就有可能打败俄罗斯。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成为去年西方各国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西方对乌克兰的各种经济军事援助已达到近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就承担了一半多。

从去年底开始,俄乌战场陷入胶着。俄军依托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尤其是火炮数量上的优势,与乌军展开阵地消耗战。于是,全世界看到今天的俄乌冲突几乎重现了一百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场景。双方在一千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掘壕据守,以坚固的防御堡垒、火炮、地雷等展开伤亡巨大的阵地战。

从今年6月起,乌克兰在得到西方大量军事装备援助后发起了早已被舆论广泛讨论的大反攻,但是近半年来收效甚微,大量“豹2”坦克、布雷德利装甲车等西方武器装备被击毁。

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双方正在重点争夺阿夫杰耶夫卡。分析人士认为,乌军在各个方向的反攻陷入停滞,俄军趁势发动进攻,但双方均未取得显著进展。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本月初接受英国《经济学人》周刊采访时称,目前战事进入了以停滞和消耗为特征的新阶段。

扎鲁日内承认,乌克兰的反攻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北约的武器及其对乌军的训练也没有发挥大的作用。他认为,目前这种战争的资源人力消耗是乌克兰无法承受的。

俄乌冲突从最初的运动战发展到如今的阵地战、消耗战,在西方全力经济军事援助下的乌克兰人力物资损耗巨大却无法取得进展,这就使得西方援助到底还能取得多少效益,到底能不能实现当初的目标,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的疑问。

2

西方疑问越来越多

问:如今西方国家对援助乌克兰的态度出现哪些变化?

答:在冲突初期,西方各国在政治上维持了较统一的立场,欧美纷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给予乌克兰各种援助。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和乌克兰无法取得足够的预期战果,西方对于援助乌克兰的各种疑问越来越多。

近两年的冲突使得乌克兰的国民经济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整个国家的运转几乎全部依靠外国援助。现在乌克兰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发放都依赖欧盟的财政援助。人力资源的损失更是巨大。俄乌冲突前乌克兰人口4000多万,冲突爆发后,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涌入欧洲,乌东地区的数百万居民脱离了乌克兰政府控制,现在乌克兰政府实际管理的人口只有2000多万。乌军在冲突中伤亡巨大,各方面数字综合下来,乌军阵亡在30万左右,国内进行了多轮动员,甚至要求欧洲各国遣返适龄人员回乌服役。虽然关于俄乌双方战损数字有不同统计结果,但现代战争的基本规律就是90%左右的伤亡是由炮兵等重火力造成的,而俄军在炮兵数量上显然有着绝对优势。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近日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的美国人越来越少,4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援乌方面“做得太多”;而在三个月前,这个比例还只有24%。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援助,在政治和军事上是否还有意义的问题,开始在西方舆论中浮出水面。

在欧洲,匈牙利一开始就表示出于各种考虑,不参加对乌克兰的直接援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一直表示援助不会改变俄乌冲突结局。最近斯洛伐克大选后产生的新政府也持与匈牙利相同立场,并且取消了前政府许诺的对乌军事援助。虽然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都是小国,目前无法改变整个西方世界的政策,但却反映了美欧内部的某种声音在逐渐增大。近来西方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可行性。

除了对政治结果的不乐观以外,经济上的力不从心也是问题的关键。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状况从疫情以来表现一直低迷,对俄罗斯的制裁给欧洲国家自身也带来伤害。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种预测中,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甚至还不如受到制裁的俄罗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近日表示,欧盟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已经快用完了。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使得继续大规模援助在经济和财政上也逐渐力不从心。

3

巴以冲突抢走资源

问:巴以冲突突然激化对西方援乌政策造成哪些影响?

答:对西方大规模援助乌克兰形成牵制的另一个突发原因是巴以冲突的突然激化。10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给巴以双方造成重创,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鉴于以色列与西方国家尤其是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对于西方而言要远远高于乌克兰。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支持以色列在西方不只是战略利益选择,而是某种政治正确。因此,大规模军事援助以色列,成为西方各国必然的政策。

美国总统拜登10月20日向国会申请总额106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涵盖军援乌克兰和以色列等事项,但共和党人把持的众议院上周仅单独批准了特别拨款请求中的143亿美元,用以援助以色列。

援助以色列还是援助乌克兰除了政治层面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西方的能力问题。冷战后,整个西方世界军事能力的建设出现了很大的削弱,各国军工能力严重萎缩。比如乌克兰战场现在最急需的并不是什么大量高科技装备,而是最基本的消耗品炮弹。按照现在俄乌冲突的烈度,乌克兰每天需要大概1万发155毫米口径的炮弹(俄军现在每天能够打出7万-8万发),而美国战前的产量只有每月不到3万发,现在准备到2025年提高到月产10万发。其他欧洲国家的产量就更少了,以至于整个北约的库存炮弹几乎已经耗尽,而各国的生产量又跟不上乌克兰的战场需要。当然,如果美欧各国进行战争动员,把经济转入战时轨道,提高产量是有很大的潜力的,但这显然不会得到各国内部政治力量和民众的支持。因此,有限的军工产能,使得美欧各国现在不得不在以色列还是乌克兰的军援优先性中先选择一个。

从长远看,无论是巴以冲突还是俄乌冲突,西方现在都难以接受以色列和乌克兰失败的结果,因为这可能导致目前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被严重动摇。因此继续支援乌克兰的政治立场暂时还不会改变,但是具体的援助策略和方式,将会根据战场具体形势、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而不断调整。可以肯定的是,像去年对乌克兰的那种无条件全方位的经济军事援助已经很难再出现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