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知道”和“想到” 创业七年  手握百余项专利 智能高清“魔法” 给影像开“美颜”
第8版:科创上海 2023-11-16

“知道”和“想到”

张炯强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人才源自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理念是要求学生学习知识,即“知道”;还有一种教育理念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即“想到”。

中国经典对“知道”者,褒奖颇多,诸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出口成章、满腹经纶、通天晓地、博古论今、学贯中西、才华横溢……至于对“想到”者,所用之词大多中性或贬义,如异想天开、胡思乱想等等。

然而,回顾人类科学创新史上的每一个重大科学贡献或者颠覆性创新,均源自“想到”而非“知道”。牛顿因为一颗苹果掉到头上,“想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则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点评《像天才一样思考》这本书时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和创新。天才的思维过程是有迹可循的,原来他们也和木匠一样有个工具箱,只不过里面不是锤子、凿子、尺子,而是放满了“观察”“类比”“反向思维”“转换认知框架”等各种创新工具。这几个工具,应该属于“想到”范畴了。

其实,关于“想到”、关于想象力,不仅仅是西方教育的思维,中国古代先贤亦有认识。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老师只举出一个方面,学生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老师也不会再教学生了。

学习圣人、科学家们,不仅仅为了“知道”,更是为了“想到”如何去超越他们,这样看,至少,中国教育理念有改进的空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