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新版《上海市儿童乘车出行安全调研报告》(简称调研)发布,结果发现:79.8%的家长没做到“每次启动车辆前绕车观察”,还有27.2%的家长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调研显示,上海私家车安全座椅拥有率虽达70%以上,但正确使用率不太高——半数以上家长表示会抱着孩子乘车,三成家长认为“市内开、路程短、车速慢”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座椅,更有不少未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的家长认为“成人安全带一样可以保护宝宝”。
昨天,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的沉浸式儿童交通安全公开课在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正式开课,特技表演者带领同学沉浸式体验了危险的“真人、真车、真事故”。未来,这一课程还将进入全市更多校园。
授课民警让10个孩子蹲在一辆静止的汽车周围玩耍,离车距离不足1米,然而,大屏幕上传回的驾驶员第一视角却显示:车周围空无一人。“这就是车周盲区的可怕之处,大家要谨记,千万别在车辆周围玩耍。”民警引导孩子将“车周我不玩”这一安全行为植入心中。
公开课上,特技人员还为学生还原了“鬼探头”过马路的危险性。这边,特技车辆在校园道路上正常行驶,那边特技驾驶人员从“路口”突然骑车进入机动车道路,汽车驾驶员来不及“刹车”,将自行车重重撞倒在地。“无论是车周盲区,还是车门杀、‘鬼探头’,都会造成危险的交通事故,因此大人和小孩都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崔民彦说。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