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上海港国客中心岸电系统通电 华为青浦中心变电站投运 看场“宇宙电影” 蟠龙天地靠什么走红?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沪“上新”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4号主墩钢围堰完成首次封底
第8版:综合新闻 2023-11-24

看场“宇宙电影”

邵宁

空阔的展厅里,有一大块斜坡,可以半躺在上面“仰望星空”。头顶实际上是一块屏幕,正在播放一个影像作品,戴上耳机,可听解说。影片从一个男子在公园中的航拍镜头开始,景别以十为次方逐级放大。很快,视线离开地球,超越太阳系,进入太空,抵达已知宇宙的边缘。随后,视角又以十的次方逐级缩小,回到人身上,然后进入皮肤、组织、细胞、分子、原子……这是艺术家查尔斯与雷·伊姆斯的作品《十的次方》,正在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上展出。

提到双年展,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看不懂”,但本届双年展以“宇宙电影”为主题,颇有一些有趣的“看点”。这件《十的次方》,我看了十多分钟,被艺术家的想象力所折服。又如美国艺术家特雷弗·帕格伦的三件大型装置作品《轨道反射器》,在挑高的序厅占据了几百平方米的空间,巨无霸的球体、椎体和块面,都用反光材料制成,切割出未知的空间,映照出人影,极富视觉冲击力。装置旁边配有可以攀登的梯架,提供了可上可下的视角,让人盘桓许久。

双年展是一种美术展览形式,通常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展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思想。它和经典艺术展览完全不同,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的是艺术家不断探索、实验、创造和自我发现的成果,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行为和文献都可以作为表现形式。融学术性、国际性和丰富性于一体的双年展,是衡量一座城市艺术氛围与活力的风向标。经过27年的发展,上海双年展已成为亚洲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此次参展的70多组艺术家分别来自41个国家,从中也折射出上海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特质。

由于展览空间超大,看完这70多组作品,是一个既“烧脑”又费力的过程,但通过作品和艺术家完成“对话”,又有一种思考的愉悦。走累了,去艺术馆附设的“对对对”书店喝杯咖啡,更是豁然开朗——这场“宇宙电影”,无论怎么理解,都是对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