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张芝九十五岁做网络主播 申花靠的是一颗平常心 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患者找医院看专科有新参考 上海口岸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51.1% “我始终对新民晚报有深厚的感情” 理科研究生如何站稳三尺讲台 2小时05分35秒 创中国境内马拉松最好成绩
第1版:一版要闻 2023-11-26

“我始终对新民晚报有深厚的感情”

读者服务日活动上午在东方明珠塔城市广场举行

读者在现场合影留念

新民晩报展位吸引不少市民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东方明珠,上海的标志;新民晚报,上海的符号。如果在东方明珠看到新民晚报,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随着本报联合上海邮政App“订了么”开展的便民收订会暨“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城市广场举行,不少读者有了一个答案:标志性的符号。

今天早上,微露晨曦刚照亮东方明珠,市民和游客就陆陆续续来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前。“新民晚报好看的,我从新民晚报只有2分钱一份时就开始订阅了!”家住虹口区的市民吴劲夫在因故错过前几次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而留下遗憾后,就决定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了。说起新民晚报,他甚至脱口而出:“夜饭吃好看晚报。”

“新民晚报,上海符号”“一天到晚看新民”“新民姓民,新民为民”……谈起对新民晚报的感受,现场更多人也不假思索就说了出来。得知订阅2024年度新民晚报,激活新民读者俱乐部VIP会员,即可以99元(原价199元)登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二球)俯瞰浦江两岸美景,他们纷纷竖起拇指:蛮赞的!(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一些远道而来的读者纷纷驻足“一天到晚看新民,今天我要上头版”网红打卡点前拍照。带着女儿“九妹”一起过来的王欢直言,在“上海的标志”东方明珠前与“上海的符号”新民晚报一起合影,自己就有了“标志性的符号”。而同“九妹”一样“抢”着到“一天到晚看新民,今天我要上头版”网红打卡点拍照的“琳琳”和她妈妈付影君,自己站好后,还在不停叫喊着另外两位家人:“快点过来,快点过来……”

“我始终对新民晚报有深厚的感情。”今天上午,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作为“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的特邀嘉宾,来到活动现场,与读者、市民亲切互动。

马莉莉是新民晚报的老读者和忠实粉丝。她坦言,对新民晚报的感情,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童年。“每天吃好晚饭后,父亲就把报纸‘摊开来’,拉着我们一道看。他喜欢看各种新闻,我的母亲则盯着中缝,关注周边沪剧团的演出信息,然后带我去现场,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从艺生涯。”如今,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她对晚报的感情丝毫不减,不仅每年都订,还每天都看。她尤其喜爱文艺版面,“新民晚报是上海老百姓的报纸,深入每个家庭,意义非凡。”

活动现场,马莉莉的老朋友、本报文化部主任邵宁还给她带来了一份惊喜——1982年11月24日出版的新民晚报,上面刊登了马莉莉参演的沪剧《日出》的报道,这也是马莉莉首次登上新民晚报的重要版面。马莉莉接过报纸版面后动情地说,当年的她作为年轻演员,能够得到“本地大报”的青睐,非常感动。“感谢新民晚报!脚踏实地地走入每户人家的‘柴米油盐’,给老百姓带来资讯、做好服务,带去安乐。”

她直言,新民晚报和沪剧都是上海本土最具特色的声音和符号,希望能获得广大市民们的持久支持、尊重与厚爱,让文化得以传承。“今天的活动很热闹,也很有意义。我见到了这么多热情的市民和读者,他们喜欢读报、热爱沪剧,我很开心。明年,我还要来!”本报记者 罗水元 徐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