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从过去的“加快建设”到如今的“加快建成”,这一字之变,是对上海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领悟、起而行之,考验着上海干部群众的责任担当。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必须有深层次的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长期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一直都是新征程上上海义不容辞的使命。这些年,上海始终坚持把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尤其是今年以来,上海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类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改革开放红利稳定释放。
今年1至10月,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7.7亿美元,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55家和26家,累计分别达到946家和557家,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签约落地……这些生动实践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上海在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路径方向: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继续办好进博会等双向开放大平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改革系统集成……这些关键词事关上海能否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否继续发挥上海市场体系完善的优势,推动金融等各类要素市场做大做强,高效配置人才、数据、技术等关键战略要素;能否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国内经济循环更加畅通,为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重要制度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特别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
如何让各类经营主体有更大发展信心和空间,进一步推动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局面?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向最难处发力、向最关键处挺进。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关键时点,继续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抓牢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上海将义不容辞,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