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凌晨,孩子平安找到了 “破坏式装修”行不通了 奶奶将房产赠与孙女为何无效? 开口就借钱的“老家亲戚”,别信!
第16版:新民法谭 2023-12-08

开口就借钱的“老家亲戚”,别信!

新骗局:用家乡话套近乎,专挑耄耋老人行骗

专挑80多岁的老人下手,冒充老家子侄,用家乡话套近乎,编造谎言骗取“修车费”。日前,经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王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

八旬老人

路遇六旬“亲戚”

一个冬日的清晨,年逾八旬的陈老伯正在马路散步,被迎面而来的陌生老人拦住,对方大概六十多岁,自我介绍说,是陈老伯老伴弟弟的儿子,来上海跑车赚钱,车坏了急需修理。对方还表示,修车铺开价2000元,因为来时匆忙,身上没那么多钱,和家里联系后,无奈之下才找到亲戚陈老伯帮忙。

陈老伯印象中确实有这样一门亲戚,但是自己年事已高,亲戚又长期在外地生活,很少到上海,不联系已久。记忆中,妻弟长得白净,但眼前的男子面黑,似乎长得不像。谨慎起见,陈老伯叫对方打电话给妻弟确认。

面对陈老伯的疑问,男子一边解释自己因为常年跑车,皮肤才晒黑了,一边拨通了“父亲”电话。电话那头,陈老伯听到声音比较小,模模糊糊又似是而非。不过眼前的男子和电话那头都是家乡口音,将信将疑之下,还是决定帮一把。

最终,陈老伯决定带着男子回家取钱,但因为家中没有2000元现金,陈老伯还找到邻居借钱。借款前,邻居询问借款原因,陈老伯只推说自己看病需要。说好当天下午修好车后就还,但这名陌生男子拿到2000元后,却一去不回。

“远房亲戚”

家乡话随机搭讪

陈老伯的遭遇不是个例,还有两位八旬老人遇到了同样的“远房亲戚”,对方自称是老人子侄、堂弟的亲属,操着家乡口音,且都以修车的名义分别骗取被害人修车费2000元。

因长期没见到男子前来还款,三名老人向家中孩子诉苦,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老人和老家的亲戚取得联系,这一骗局才被拆穿,三名老人最终在家属的陪同下,向警方报案。公安机关根据视频监控,及三名被害老人的辨认,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某。

到案后,王某交代,自己经营小生意不成,这才动起了歪脑筋,用家乡话随机选择搭讪路边的老人。为了尽快得手,在实施犯罪前,王某还会对被害人进行观察或是搭讪听口音,发现老人口音和自己相近且年事已高才会着手实施犯罪。

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承办检察官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多次骗取老年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件办理过程中,老年人检察办案团队多次来到案发街道和居委会,对社区老人开展“零距离”普法,以老年人身边发生的案件,反复宣传冒充熟人诈骗、象棋残局诈骗、集邮诈骗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线下陷阱,同时普及医保诈骗、网络刷单等新型互联网骗局,提醒老年朋友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守好自己的“养老钱”。(文中涉案人均为化名)

检察官提醒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日益增多,高龄老人上当受骗后,身心健康受损往往更加严重。案件中的三名老人都已经年逾八旬,在案件发生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吃“哑巴亏”,多亏家中子女和老人的沟通中,发现老人情绪低落。追问下,才了解到老人被骗的真相,最终让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检察官希望大家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定期和家中老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所思所想,在唠家常时,多提醒家中长辈,提高防骗意识。如果遇到长时间不来往的亲属找上门,要提醒老人及时在子女的帮助下确认对方身份,以免受骗上当。

通讯员 顾家奇 本报记者 郭剑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