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跨省“结”就地“解”
第8版:长三角 2023-12-12

跨省“结”就地“解”

沪浙探索省际毗邻地区矛盾化解新路径

沪浙交界以河为界,南北山塘一桥相连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廊下派出所三所联动工作室

本报记者 毛丽君

一桥两山塘,一脚跨两地。在上海西南的沪浙边界,有一条拥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山塘老街。老街以河为界、石桥相连,分为南北两段,北边是上海金山廊下山塘村,南面则是浙江平湖广陈山塘村。

南北山塘,隔河相望,地相依、水相连、业相近、人相亲,村民因工作和生活相互交往频繁的同时,各类跨省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给两地社会基层治理带来不小的困难。如何破除区域壁垒,推动跨省域矛盾纠纷依法、高效、就地化解?这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沪苏浙皖省际毗邻地区都要面对的问题。对此,金山公安开启了新的探索。

以法为盾 守护学生上学路

“我们找上门的时候,差不多是中午11点钟,当时孩子还在床上睡觉。”张斌是廊下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今年3月,廊下小学老师跟他反映了一个情况,五年级学生小邵已经辍学多日。

对辖区内情况十分清楚的张斌,很快就找到了小邵辍学的原因:因为父母之间的矛盾纠纷,小邵被母亲带回了平湖林埭老家,林埭到学校20多公里的路程,骑电瓶车单程大概就要1个小时,接送困难成为孩子正常上学最大的障碍。

“小邵的父亲邵先生是廊下人,母亲谭女士是浙江平湖林埭人,夫妻俩分居前一家人都居住在廊下景阳村;分居后,小邵被母亲带回老家和外婆一起生活。”摸清情况后,张斌和学校老师一起前往平湖找到了小邵和谭女士,跟他们一同前往的还有廊下司法所调解员庄仕良,在属地村干部的协同劝导下,小邵重返校园,并顺利升学至廊下中学。

然而,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了中学的小邵,上学时间仍十分不稳定,基本上每周到校一次,而且即便到校,也都是迟到。11月初,在廊下派出所“沪浙毗邻三所联动工作室”内,张斌和小邵父母、司法所调解员庄仕良、中桥律师事务所律师戈慧坐到一起,把事情“摊”到了台面上,邵先生户籍地中联村委会代表以及廊下中学老师则从旁见证。

“今天我们是来明确孩子抚养和教育义务的责任,并不是针对你们情感纠纷的问题。”通过调解,小邵父母理解了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夫妻双方须共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最终,在律师的建议和众人的见证下,邵先生和谭女士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义务,小邵的求学路也有了保障。

“沪浙两地的家庭矛盾纠纷,具有一定的地域、人文特点,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则是基层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的一个缩影。”廊下派出所教导员潘敏介绍,“三所联动”机制(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带着法律走近这些矛盾纠纷的起点,准确切入不同家庭的需求点,大幅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对症下药 跨域纠纷就地解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沪浙毗邻地区的交流也越发顺畅、频繁。同样和浙江平湖接壤的金山卫镇是金山区工业集中地,集聚了百余家化工企业的碳谷绿湾产业园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毗邻地区来沪务工、就业人员。经济转型、人口流动不可避免导致涉及两地的劳动纠纷增多,从而影响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毗邻地区的和谐稳定。

今年8月,来沪务工的浙江平湖人张先生,在金山卫镇某建筑工地作业时不慎摔伤骨折,因工伤赔偿金额、生活费等问题同公司产生分歧,一度萌生了极端想法。社区民警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开展疏导。同时,金山卫派出所立即启动“三所联动”机制,牵头约谈几方当事人,邀请司法所、律所、村委干部共同开展调处工作。

“在工程项目中,承包方独立施工发生的工伤,应由承包方承担。”围绕矛盾焦点,律师针对性提供法律意见。通过多方协调,张先生与项目方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项目方愿意支付张先生6个月,每月2500元的生活费,解决了他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后续的工伤保险赔偿,则将由参与协调的律师帮助张先生通过司法途径向承包方要求承担支付。

地处沪浙五区县交界的枫泾镇,是毗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也是金山区经济“两翼齐飞”的重要一环。“矛盾纠纷的化解,讲究对症下药,我们将工作室原有的‘三所联动’机制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拓展成为‘三所一庭’。在引入了法庭后,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唔呶喔哩(我的家里)’。”枫泾派出所教导员钟伟说。

去年11月底,居住在浙江嘉善的秦先生和李先生,分别出资15万元、5万元,缴纳了20万元工程定金,合伙承接了金山区枫泾镇某地砌墙工程,项目由李先生负责施工。今年初,李先生私自将项目转让给他人。李先生拿回全额定金,只归还给了秦先生5万元,双方约定数月后归还另外10万元。但到归还期限,李先生一而再,再而三拖欠,导致两人发生多次争吵,甚至引发肢体冲突。

接警的是嘉善公安,但根源却在枫泾。通过两地公安之前建立的跨域合作渠道,枫泾派出所很快获知了相关情况。在对涉案人员背景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枫泾所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将两人请到“唔呶喔哩”工作室,在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律师、法官的多次调解下,最终双方签下《人民调解协议书》协议,握手言和,派出所也专门安排了民警定期回访,及时掌握调解后事态的变化。

三所联动“上海样板”见成效

跨省矛盾纠纷牵涉的问题复杂多样,加上地域政策不一,若不及时妥善化解,不仅伤了两地居民和气,还可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如何做好省际边界地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将面大量广的跨省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我们之前在矛盾纠纷化解时,都会邀请司法所调解员参与其中,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需要专业法律意见的情况,我们也会邀请律师参与调解,现在‘三所联动’实际上是把这种做法制度化,给我们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更有力的专业力量支撑。”廊下派出所所长俞元军说。

“‘三所联动’机制在沪浙毗邻区域的‘黏合’‘搭扣’作用逐渐显现,把准矛盾纠纷的病症之脉,不仅保障了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同时提高了两地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金山卫派出所所长谷峰说。

今年来,上海公安深化培育推广“三所联动”机制,将其作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践行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推进“派出所主防”改革的具体实践,打造基层法治建设新路径,更多更快更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目前,全市已有300余个派出所建成“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入驻人民调解员900余名、签约700余名律师,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0余万起。

在长三角警务协作一体化框架下,地处沪浙交界的金山分局以加强派出所党建引领为有效抓手,深化“三所联动”机制,将矛盾纠纷的化解路径不断延伸,有效破解跨省矛盾纠纷牵头难、协调难等问题,探索省际毗邻地区矛盾化解的“上海样板”。

截至目前,金山区与浙江省接壤的5个街、镇均成立了“沪浙毗邻三所联动工作室”,累计成功化解各类跨省矛盾纠纷179起,化解成功率达99.4%,跨省纠纷类“110”警情同比下降30%。

在这些案件中,《人民调解协议书》的签署并不是事件的结束,对于当地公安部门来说,省际边界地区的社会基层治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跟进的课题,时刻不能放松。

从警26年的张斌,在接手小邵辍学一事之初,他就知道,要解决这件事,必须打通真正的“堵点”。在主动与辖区用工企业对接,积极协调后,张斌帮助谭女士找到了一份按时结算的工作,解决了谭女士的就业问题;同时,人民调解员庄仕良帮助母子二人在廊下找到了一套合适的房源,骑电瓶车到学校只需几分钟,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邵上学的问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