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
最近,徐家汇商圈的重塑和大徐家汇功能区的打造备受关注,无论是关于太平洋百货、第六百货、东方商厦改造的消息,还是徐家汇中心T2塔楼的“拔节生长”,又或者万体馆文体盛事持续火爆,甚至连一只在电子大屏上活泼可爱的“大胖橘”,都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究其原因,还是徐家汇在徐汇人、上海人的心目中,实在太重要了!
几年前,人们常说,370米高的徐家汇中心落成后,将再增加94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载体,总体量在徐家汇原有基础上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一个徐家汇”。几年后的今天,当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徐家汇商圈已从“青春期”迈入“三十而立”的阶段,人们对于“再造一个徐家汇”的考量,已经跳出物理空间的范畴,有了更宽的维度和更深的思考。
2023年,徐汇区围绕“两极驱动、东西循环、南北联动、中部提升”发展格局,确立了五大功能区架构,并成立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其中,以徐家汇为核心的大徐家汇功能区全力攻坚徐家汇商圈更新,推进中央商务区与风貌区、科创街区融合发展。
目前,大徐家汇启动了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的征集,公开遴选太平洋百货—六百组团经营合作伙伴,并通过东方商厦改造、徐家汇中心部分地块投用及其余地块力争今年底竣工验收,全面优化五条轨道交通、空中天桥连廊和地面地下过街系统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把大徐家汇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总部枢纽、引领前沿科技的策源高地和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国际大都市中央活动区。
只要城市在发展,城市更新就永远在路上。如何以文化消费作为带动消费的新引擎,打造大徐家汇活力消费新空间,同时,反哺商务、文旅、体育等多要素发展,实现一个良性循环,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核心区?在大徐家汇建设的一系列“施工图”中,浓墨重彩的商文旅要素集合始终被高度关注。
2023年,徐家汇的文化新地标——徐家汇书院全年迎来196万人次,成为一座现象级的城市图书馆和典型的海派文化打卡地;为期四天的周杰伦演唱会在万体馆举办期间,各服务平台的旅游、餐饮、交通等消费数据都出现暴涨;东方商厦重建方案以“当代东方艺术主题体验中心”为核心,打造一个文商融合的世界级商务中心;“徐汇文化C圈”影响力持续扩大,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徐家汇地区被评为上海市首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让人们近悦远来。
文化,可以汇聚人心,也可以成为创造需求、带动消费的新引擎。无论是“再造一个徐家汇”,还是大徐家汇功能区的蝶变升级,将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商文旅融合体都可以成为一把“钥匙”。打造夜校读书沙龙、演艺活动等夜经济名片,设计城市漫步线路,形成“慢行闭环”,培育专属慢生活品牌,导入潮牌首店、首发活动……一个更加“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大徐家汇呼之欲出,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