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
用“我310”来指代“我是上海人”如今已是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可少有人会想到追问,此说表述是否恰如其分?
要讲清这个话题,还需先了解身份证各位数的含义。
我国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从1984年开始登记发放的。它的首位数是以中国当时的六大区域来划分的,如华北地区区域行政代码为1×××××。第二位数是依自然数顺序分别代表地区内所包含的省市自治区。因此,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为11,天津市12,河北省13,陕西省14,内蒙古自治区15;东北地区区域行政代码为2,包含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依次为21、22、23;华东地区代码为3,包含沪、苏、浙、皖、闽、赣、鲁一市六省,上海的代码是31。第三四位是省辖市、地级市的代码。第五六位是区县级的代码。这样,就如下例:
华北地区 北京市 城区 东城区
1 1 01 01
华北地区 北京市 郊县 昌平县
1 1 02 21
华北地区 河北省 廊坊市 固安县
1 3 10 22
因为上海市与北京市同为老牌的直辖市,其下不存在地级市。但有城区与郊县之分(当时上海有12区10县,但老上海人习惯称之为十区十县),所以身份证的第三四位数就将01为代码表城区,02表郊县。第五六位就是各区县的代码了,黄浦01,南市02,卢湾03……上海县21,嘉定县22,宝山县23……如:
华东地区 上海市 城区 黄浦区
3 1 01 01
华东地区 上海市 郊县 上海县
3 1 02 21
从这个设定的逻辑出发,这六位数的朗读节奏应与其他各地一样,采用2+2+2的格式,那样表达就更清晰明朗了。至于身份证后12位的含义网上已有很多介绍,我就不在这里一一重述了(12位的朗读应采用4+4+4的格式)。
如上所述,用代码表示上海,其实只有31两个数字。上海经历过多次撤县设区、并区,不少区县代码已绝版成为历史,但了解其曾经的过往,依然是有必要的。如果考虑到保留时代的烙印与变迁,我个人认为用“我31的”要比“我310”来表示我是上海人似乎更为妥帖;当然,“我310”已是约定俗成的表述,要改不大可能,此文权当一种观点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