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
广告 “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发布 绿色低碳,打造申城夜景旅游新IP “整理一个家,就是整理生活”
第6版:上海新闻 2024-01-20
有“洁癖”的郭振华成了一名好口碑家居整理师

“整理一个家,就是整理生活”

郭振华在客户家里整理鞋子 受访者供图

上午9时,38岁的整理师郭振华穿戴整齐,斜挎着一个塞满各类收纳用具的黑色挎包,敲开了一家别墅的门。别墅二楼主卧衣帽间里的L形衣柜是他今天的“战场”。面对近千件衣物,郭振华没有手忙脚乱,先是按裤子、毛衣、衬衣、外套、短袖、卫衣、贴身衣物与配饰分门别类,再一一细分,最后是结合当季衣物与客户需求规划区域、悬挂叠衣。

经过8小时的“战斗”,毛衣、卫衣、居家服等秩序井然地搬进了“新家”,衣柜内的衬衫、外套等由浅至深、由短至长地陈列整齐。一眼望去,整洁精简、实用性佳,如同施展了一场整理的“魔法”。

因“洁癖”入门

郭振华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成为整理师前,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我当过3年兵,在快递公司处理过包裹业务,做了7年的汽车销售,还开过3年滴滴豪华车。”

辗转多份工作,收入低、压力大成为常态,郭振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心之所向。2021年,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方向时,妻子替他仔细分析性格优势,再搜寻相匹配的工作——“整理师”这一职业第一次“撞”入了郭振华的视野。

“我有‘洁癖’和‘强迫症’,这一行很适合我。”每次回到家,郭振华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洗手,换好居家服后才坐下。每天,郭振华都会花一小时打扫卫生、清洁地板,连拖鞋鞋底都要一尘不染。放在柜子里的生活用品,也必须统一方向、排列整齐。下定决心尝试后,郭振华报名了一家机构开设的整理培训班,经历了第一次上门整理,“我和另外5位学员负责整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儿童房。”一开始,郭振华也没有头绪,只是按照经验将物品分类、摆放整齐,却意外地收获了不错的反馈,他坚定了成为一名“整理师”的心。

为了积累更多经验,郭振华与其他学员一起“公益整理”,作为整理师行业鲜有的“男丁”,他时常接到师姐们的邀约,做她们的助手。久而久之,郭振华的好口碑口口相传,业务也纷至沓来。

做喜欢的事

从业近3年,郭振华已服务过上百个家庭。不论是装修精致、带花园的4层别墅,或是约50平方米的老旧公房,他都认真对待、仔细整理。每次接单,郭振华都会上门预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生活习惯,提前量好尺寸、定制方案,并告知他们需添置的收纳用具。上门时,郭振华都是一身上白下黑的搭配,口罩、鞋套、手套一应俱全,还会按经验携带垃圾袋、自封袋、皮筋等辅助性用品。

“我们整理的是人、物品和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令郭振华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一户特殊家庭,5口人住在一间52平方米的老旧公房里,爸爸、妈妈和外婆都是听语残疾人,只有11岁的女儿小妍和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能说话。昏暗的家里四处堆叠着上千件衣物、30年“陈酿”的被子、123块肥皂、26把椅子、66个水杯,还有不计其数的袋子,“一家人几乎没有可以共处的空间,连过道都要侧着身才能走过。”

这次整理出动了8人团队分工协作。郭振华和一位师姐负责整理小妍的房间。床是上下铺,上铺堆满了杂物,小妍只能每天和外婆挤在下铺睡觉。郭振华将上铺清理干净,将其打造成了小妍的专属空间,床头还摆放了五六只可爱的玩偶。历时6天,整个家终于焕然一新,更打开了一家人彼此交流的心扉,“整理一个家,就是整理生活。”

双向的改变

对于郭振华而言,这份工作不仅改变了他人的生活,更改变了他自己。作为整理师,郭振华的订单通常以团队形式完成,每人每小时收费150—200元。忙起来一个月会有七八个订单,20天都在上班。清闲时,郭振华喜欢在家陪家人,还会教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整理房间。他早已放平心态:“客户总会有的。”

郭振华观察到,许多客户家里的收纳空间较小,东西却不少。很多年轻男性客户家里,潮牌鞋堆满地面。有时,客户甚至不记得自己买过什么,又放在了哪里,“我曾整理出十几把剪刀,还从柜子里翻出过5万元现金。”

渐渐地,郭振华开始反思以往的购物习惯,“以前每个月总要买衣服,也追求过花里胡哨的打扮。现在,要么白要么黑,舒服就好。”如今,他只有4双鞋——一双夏天穿的拖鞋,两双白色运动鞋,一双黑色皮鞋,“我想在有限的空间里留下自己最喜欢、最用得上的东西。”

对于一个“洁癖”而言,整理师这份工作还带来了更重大的改变,家里又添新成员——一只布偶猫。“儿子喜欢猫,但理解我有‘洁癖’,说以后长大了要自己养只猫。”成为整理师后,郭振华没少出入养宠物的家庭,他意识到,只要勤加打扫,养猫并非不能接受。相比于环境的整洁,郭振华发现,儿子和猫咪玩耍时绽开的笑颜,才是一个家应该有的模样。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