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川江云岭尽朝晖(中国画) 生活的调味品 江南的冬 凡人的智慧 遇上剪纸 鱼缸之外 洁白的哈达
第14版:夜光杯 2024-01-29

凡人的智慧

成向阳

看王家卫的电视剧《繁花》,看到最后,只见匆匆人去。万千繁华,一朝风流云散,过往种种,竟什么也捏不住,留不下。嘘唏感叹、黯然神伤之余,记住了一句台词:不响最大。

什么是“不响最大”?意思似乎是,一件事,无论能做到哪种程度,不声不响去做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必要一边做一边说,更不应该什么都还没做就去事先张扬。而等你真正做完了,做出了大名堂,即使一声不响,满世界也就都知道了。

不响最大,这个道理不仅仅是《繁花》里黄河路上的道理,对守密务实的中国人来讲,似乎更是一条可推而广之的保身成事要则。很多年前的电视剧《大染坊》里,卢老绅士就说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话很厉害,翻译到现代语境里,也就是“不响最大”。

这又让我不禁想起最近在重读的《歌德谈话录》。歌德在里面谈起席勒时曾说:“席勒的特点不是带着某种程度的不自觉状态,仿佛在出于本能地进行创作,而是要就他所写出的一切东西反省一番。因此他对自己作诗的计划总是琢磨来琢磨去,逢人就谈来谈去,没有个完。他近来的一些剧本都一幕接着一幕地跟我讨论过。”然后歌德又说起他自己:“我的情况却正相反,我从来不和任何人,甚至不和席勒,谈我作诗的计划。我把一切都不声不响地放在心上,往往一部作品已完成了,旁人才知道。我拿写完了的《赫尔曼与窦绿苔》给席勒看,他大为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就写这部诗的计划向他泄露过一句话。”

读书至此处,我感叹歌德近贼而席勒很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两个人都达到了伟大的程度。所以,歌德紧接着推荐爱克曼去看《华伦斯坦》的首演。他认为席勒在那里面创造出了伟大的人物形象。

文学家写诗是这样,我们平凡人做事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的人,心思沉稳,心里放得住事情,有什么计划,脸上看不出来,嘴上更是一字不提,等他都做完了,身边人都还不知道,还以为他一直在偷懒。而有的人,心里压不住一点事情,就喜欢一边做一边和朋友亲人讲一讲。其实,他们也不是胆子小,更不是想要张扬炫耀,只是这样把话说出来,心里舒服安稳一些,更有利于兴致勃勃地去做事。这样行事风格不同的两类朋友,我都有,也都一样地理解。

而我自己,其实一向是深深赞同“不响最大”的。然而,这并不影响我遇到有些事情时,也会一边做一边说,或者没做就先去同朋友讲一讲。因为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说到底,我们现在能做的,也无非一些小事。即使用最大的力气让它“响”出来,也并不会吵到什么人,更不至于影响这件事的成败。

所以,“不响最大”当然值得尊重。而如果它“响”了,就让它“响”一声吧。最关键的其实还是那件“响”或者不“响”的事,究竟干得漂不漂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