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莉
一首怀旧歌曲《往日时光》,我喜欢。歌词与曲调的风格像是苏联歌曲,初听时有似曾相识之感。我辈人年轻时受教育的影响,俄罗斯文化、苏联文化的情结深深。最近,在网络上不断见有播放《往日时光》的视频,独唱、小组唱、混声唱,还有老师在视频上专程教唱……看来,喜爱这首歌的人还不少。
冰雪上三套车奔跑、夏夜红莓花儿开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词句是熟悉的;“海拉尔,伊敏河”,却分明又是隶属中国版图内的地名。我曾存疑,这是中国歌曲还是舶来品?上网一查方得解惑,原来是具有苏联风味的中国歌曲,创作者克明,一位饱经风霜的我辈同龄人。
圣人孔子立于河边,感叹时光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日时光稍纵即逝,它是人生的积累,是一笔丰富的珍藏。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一件往事。某天与老父闲聊,他问:现在语文教材都有哪些课文?我说,现代文里有朱自清的散文,话还没完,父亲忽而昂头、双眼微眯,用乡音随口吟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老人情不自禁地咏起了《匆匆》,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做中学生时读过的课文,竟然还记得。那正是父亲的往日好时光,虽白马过隙,少年已逾垂暮,焉能忘却?近日,我翻找出影印的1924年单行本《匆匆》,重新读来,忆及父亲吟诵《匆匆》的那幕场景,又是四十多年过去了,此景、此情,又何尝不是值得我珍藏的往日时光?
每首好歌、每篇美文,藉以艺术魅力尽兴地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怀旧,可以励志,歌曲《往日时光》、散文《匆匆》的审美意义异曲同工。生活中,每个人常需抽空检视以往。检视过去,是为了更自觉地珍惜未来,一如歌中所唱的“对生命存有渴望”。渴望的目标,固然会因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而有异,但它们都是生活的助动剂。人生旅途漫漫,每个阶段各自有难忘的回忆,酸甜苦辣皆备,依恋与感悟同存,都是丰厚的精神财富,都值得各自珍藏。青少年为求学,中壮年为稻粱谋,暮年为求安逸、健康。诗言志,歌咏言。“只要想起往日的时光,生命依然充满渴望”。《往日时光》能得到大众的喜爱,这首歌的主题或许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