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社区微改造引入“童力量” 甘泉“青立方”启用 一件件“得民心事”逐一落地 在重大项目“情境课堂”上思政课
第2版:综合新闻 2024-03-17

一件件“得民心事”逐一落地

——“社区工作者”苏莉的故事

苏莉在社区工作中 受访者 供图

苏莉 80后,友谊路街道长滩第一居委会党总支书记,19岁就踏上了社区工作者的征途,先后在6个居民区工作,用整整25年岁月在各社区绘写了“风雨历程”的青春足迹。先后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上海市新时代居村号班长等称号。

居民需求记在心坎里

刚到社区工作时,苏莉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千头万绪”“一地鸡毛”。她曾任职的宝林八村是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改造工作繁重。她冲在第一线,凭着一股子耐心和韧劲,走家串巷一刻不停。走访时,她把居民的需求和困难写在本子上,也记在心坎里。

从调解养老院“原拆原建”,到处理绿化与停车位矛盾,再到打造社区品牌“益家园”,一件件“得民心事”逐一落地,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苏莉说:“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得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改得好不好也必须由居民来评价。”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苏莉遇到最困难的事,就是绿化与停车位的矛盾。她积极协调各方,一次又一次与反对工程建设的居民代表沟通,换位思考居民抵触的原因,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她的“柔情”终于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这项工作成功完成,受到了居民的深度认可。

提升社区“数治”效能

2020年12月,苏莉调任至长滩第一居民区。虽然社区环境变了,但她做事的原则未变,“有事马上记下、有事及时回复、有事尽快处置”。“长滩居民区是大型商品房小区,共2589户,6600余人,18岁至45岁居民占比达65%,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社区内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能人、达人多……”讲起长滩居民区的情况,苏莉如数家珍。

针对社区年轻上班族多的特点,用好“数治”手段,多渠道调研摸准居民需求。建立“线上观察员”队伍,将社区干部、物业公司、业委会纳入微信群管理,吸纳骨干居民报名担任“线上观察员”,及时传递沟通信息。居民区党组织快速回应处置,打通服务“神经末梢”。

针对居民的需求,她努力盘活“数治”资源,多元化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方便社区内双职工家庭、白领公寓住户、非户籍居民等在家门口办事、就近早餐等需求,建好“数字小屋”,整合“一网通办”“一键叫车”“医疗一体机”等数字化设备,提升居民的满意度。

同时,发挥“长滩社群”作用,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在业主代表的推选过程中,尝试并探索出居民线上参与自治新路径“三步走”,带给业主较大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选效率,提升了社区“数治”效能。发挥“社区小先生家长群”“支部党员群”“居民楼组群”等线上“小网格”作用,引导居民群策群力,为社区治理发光发热。

聚焦居民呼声办实事

针对居民意见看法多的特点,她充分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推行以居民说事、民主议事、“代表会议”定事、聚力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四事”工作法,把“C位”让给群众,解决了宠物扰民、健身设施改造等问题,实现了“议题有征集、协商有规则、点子有人出、服务大家做”。“地下车库信号覆盖这个项目,是居民们呼声最高的。”苏莉介绍道,“我们长滩地下车库有1万多个停车位,手机通讯信号覆盖不到位,进入地库,信号全无。今年通过增加信号覆盖,为居民解决了‘一进地库就失联’的尴尬。”

在苏莉的带领下,社区达人、能人被挖掘出来,丰富“聚谊家”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内涵与外延。长滩组建瑜伽、葫芦丝、时装等团队,以文化交流促友谊;成立“医友健康直通车”,定期提供健康讲座等服务;以“孩童”带动家庭融入社区。本报记者 郭剑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