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 胡胜盼
在中国,压岁钱的历史由来已久,其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每逢农历新年,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能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笔者喜好收藏各种钱币,其中就有两枚铜制压岁钱。
压岁钱,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祟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来源于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其中的“厌”读作yā,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令人作压。”当时的古人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压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根据厌胜法,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一种饰物,供人佩戴赏玩。虽名曰钱,实际上并不当作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因为“压胜钱”又叫“压祟钱”,“岁”与“祟”谐音,所以据说长辈在除夕夜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也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汉代压岁钱形制多为正面铸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星斗等。汉代的这种铸币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笔者收藏的第一枚压岁钱即属此类形制,圆形铜质,直径约5厘米,正面铸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八字,并以蝙蝠等吉祥图案环绕(图1);背面铸有鹿和松柏(图2)。因鹿与“禄”谐音,是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
清末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可知,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给孩子的。对此,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可作印证:“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笔者收藏的第二枚花钱做成树叶形状,正面有“长命富贵”四字(图3),背面有“天长地久”四字(图4),顶部有穿绳的纽头,图案清晰,保存完好。记得这枚压岁钱是从一位老人手中购得。当时他见我识货,很是高兴,说要送给我,见我执意付钱,便象征性地收了些,临走时还对我说,“愿这枚花钱祝你富贵平安。”时至今日,我记忆犹新,并感激他的祝福。
压岁钱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愿天下所有的长辈健康长寿、晚辈如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