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峡江雄风千里秀 槐花馨香漫心田 父亲与谜语 烧卖 燕青 你的肩颈还好吗
第15版:夜光杯 2024-05-22

父亲与谜语

杨菊三

有土秀才之称的父亲,也是一位做谜语的高手。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用这种“俗文学”来启迪我们的智慧。

我读高小时,我的毛笔字在班上是首屈一指的,这当然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与父亲的点拨。有一天,我在家中练字,几个小伙伴围着我看,这时父亲刚好出工回家,见了我们,就嚷嚷着要做一个谜语让大伙猜一猜。我收住笔,听父亲细细道来:“活着时,在山上吃草;死去后,在竹里藏身;口干了,到石上喝水;走路时,却步步生根。”

初次猜谜,不懂套路,我们几位面面相觑,拍着脑袋不知所以然,还是父亲亮出“文化用品”这个谜底的属性,大伙才恍然大悟:毛笔。

父亲做谜,总是有的放矢。一次,我去溪畔看放筏,那用竹子编制的竹筏,首尾相接,绵延几百米,只见领头的撑篙一点,那筏就悠悠地向前挪动了。父亲也蓑衣斗笠,竹篙撑竿,一起舞着“长龙阵”,在优哉游哉中,口出一谜,让在场的同伴猜:“在娘家时青枝绿叶,到婆家后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这批撑船的本身文化就少,哪懂父亲四句八对的个中奥妙?直到父亲将手中的撑竿横在大伙的面前,大家才轰的一声大笑:像,像,确实像!

待我们稍稍读了些书,懂了些道理后,父亲就有意识地用字谜来激活我们的思维了。他从“一点一画,两只小鸡吃麦”这种简单的字谜开始,后来从深层次上开动我们这架脑筋机器:“双月并排挨,不当朋字猜,若当朋字猜,锯子分开来。”我们猜来猜去是“朋”字。你想想,既然是双月并排挨,除了“朋”,还会是哪个字?父亲启示我们,像这种谜语,要在后面几句上多动些脑筋,要在“锯子分开来”上做文章。后来我在纸上画了一下,果然画出了谜底。

待我们再长大一些,父亲就让我们自己“加工”谜语。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东阳,东阳一个人,只有一寸长”中的那个“府”字,他会举一反三,或以谜底“席”字出题,或拿谜底“座”字出镜,让我们在“一点一横长”中构筑合乎逻辑又合乎美学的谜面。

父亲的熏陶,使我在做谜与猜谜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在谜语的制作上,动了不少脑筋,“出品”了几个还过得去的谜语。如以《西厢记》为题的一个字谜,我是这样制作的:“小鸟放飞崔莺莺,一书退敌是张生。红娘无奈去养猪,单单瞒着老夫人。”在这个谜语中,我将《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都糅合进去了:莺字中的鸟儿飞走,便剩了上半部分,第二句单取一个“一”字,第三句套用猪的另一种称呼“豕”,末一句取“瞒”的意思,这样一个“蒙”字便活脱脱地出来了。

斗转星移,父亲离开人世十多个年头了,但他那音容笑貌,他那别具一格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方法,却依然根植在我的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