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在“党的诞生地”看升旗 共同守护城市“秩序之美” 首批“上海市珍贵红色档案名录”今揭晓 嫦娥六号“地月巴士”护送月壤回地球 百个夏夜活动让“今朝夜道更上海”
第7版:综合新闻 2024-06-07
实施6次分离、挑战21秒对接,轨道器成功完成“空中接力”——

嫦娥六号“地月巴士”护送月壤回地球

昨天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后续,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实施月地转移轨道控制,经历月地转移、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等关键步骤后,按计划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在远赴月球的旅程中,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四器(即着陆器、上升器、轨道器、返回器)分别承担了不同的飞行任务。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的轨道器作为贯穿任务全过程的核心产品,承担着地月往返运输的重要使命,在相距38万公里的地月之间完成月球样品“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

灵活机动 屡施“分身之术”

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多次分离复杂构型,通过在太空中完成“分离—组合—再分离—再组合”的变形过程,灵活机动地实现地月往返运输任务。据了解,在整个任务过程中,轨道器共实施6次分离,呈现出6种组合体状态,参与了地月往返运输、器间分离、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等关键任务,是目前最复杂的空间飞行器之一。

连接稳固、分离可靠的连接解锁与分离关键技术,成就了嫦娥六号的从容飞天之旅。在长征五号火箭将嫦娥六号成功运送至预定轨道后,轨道器迎来奔月征途中的第一次分离,即与运载火箭的箭器分离,然后由它承载着各器独自奔向月球轨道;嫦娥六号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后,成功分离国际载荷中巴合作立方星;在经过了两次轨道中途修正、两脚“太空刹车”后,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功分离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静待它们着陆月背、开展采样工作;其间,为了减轻重量、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器还成功分离了器间支撑舱;随后,上升器从月面起飞上升,轨道器与上升器成功交会对接并完成月球样品的转移,并随即将上升器分离,携带着装有月壤样品的返回器,正式踏上回家之旅。

精准可靠 实现“太空接力”

将上升器中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转移到轨道器中的返回舱内,是嫦娥六号此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关键环节。

完成采样后,上升器从月面起飞,在进入环月轨道后与绕月飞行的轨道器相遇。此时,如果采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弱撞击式对接,那么仅有轨道器1/5重量的上升器会面临被撞飞的风险。因此,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捕获式对接的方式,通过抱爪式对接机构,配合采用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确保了月球样品容器的可靠转移。

所谓的抱爪式对接,就像我们手握棍子的动作。轨道器上配置了3套K形抱爪,只要对准上升器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就可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而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的设计更为巧妙,倒三角形的棘爪构型像尼龙扎带,齿纹对准后只能单方向运动,通过连杆机构的4次伸缩、棘爪机构的可靠抓取,使样品容器逐渐移动到返回器中。

由于月球轨道相对地球轨道有时延,时间走廊较小,因此,对于在轨高速运动的轨道器和上升器来说,捕获的机会转瞬即逝。21秒,是交会对接任务的极限挑战: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38万公里之外,机构动作一气呵成,实现了两器之间的“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为嫦娥六号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叶薇 通讯员 李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