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癌症免疫治疗有新思路 改写全球肺癌治疗格局 22款新能源环卫车车型亮相碳博会
第8版:综合新闻 2024-06-07
胸科医院陆舜团队解决靶向药治疗“卡点”

改写全球肺癌治疗格局

“中国人的肺癌,就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研究。”昨天,在上海市胸科医院举行的“全球首个根治性放化疗后靶向治疗新策略”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研究了几十年肺癌的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教授、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这样说。他刚刚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以压倒性的7倍(对比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为不可切除Ⅲ期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或将改写今后的治疗格局。

靶向药治疗效果显著

7倍,是什么概念呢?通俗点说,对于不可切除的有EGFR基因突变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表现上,靶向药组(奥希替尼)和安慰剂组分别是39.1个月和5.6个月,足足相差7倍多,显著改善治疗成效。陆舜教授表示,靶向药服用非常方便,安全性高,只需要像服用高血压药一样,每日在家口服,就可以极大地延长生命。此外,研究还显示出这些患者的疾病进展或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4%,在各个分类型组别分析中,靶向药组(奥希替尼)也显示出和总人群一致的获益结果。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年来推动了十数项国产创新药及新适应证上市,其中多项为全球或者国内首个,相关成果已荣登JAMA等诸多国际顶尖期刊,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惠及数以百万计的肺癌患者。

解决治疗关键“卡点”

此次由陆舜教授领衔的团队,将目光聚焦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中有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达到Ⅲ期,人群数量庞大。临床上,根据是否能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标准,将Ⅲ 期患者又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三类,治疗方式复杂多样。其中,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大多数,病程进展最为严峻。

当前,针对这类患者,治疗策略是“同步放化疗+免疫巩固治疗”,但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足两成,用在有驱动基因EGFR突变的患者中疗效更不佳。2019年,“全球首个在EGFR突变Ⅲ期不可切除NSCLC中采用根治性同步/序贯放化疗后EGFR-TKI巩固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LAURA研究)应运而生。LAURA研究由陆舜教授担任全球牵头研究者(leading PI),联合美国、西班牙、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土耳其等多国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在全球范围共纳入216例患者。研究以2:1比例随机分配至靶向药(奥希替尼)组或者安慰剂组,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主要研究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中枢神经系统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等等。

纳入国家药物审评流程

“在临床上,很多肺癌患者有EGFR阳性突变,医生将靶向药纳入治疗方法,但是缺乏一个循证医学的依据,也缺少规范使用的指南准则。我们这次做的就是提供这样一个依据。”陆舜透露,该药已被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流程,有望尽快获批相关适应证。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