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首架携宠出境包机返沪 杨梅熟了 水上乐园戏水消暑 软硬件升级扩容强化转诊和横向协作 “泌”密难以启齿但别掉以轻心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6-16

软硬件升级扩容强化转诊和横向协作

徐汇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见成效

曾经,坐落于繁华市中心的徐汇区中心医院,以一栋高楼的纵向形态,成为寸土寸金的淮海路商圈的特殊存在。作为上海最早一批定位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医院、沪上首家拥有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近年来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中山医院在医教研等方面形成紧密型医联体,服务能级得到整体跃升。

新院区比老院区大4倍

顺利搬迁并试运行的徐汇区中心医院,不论软硬件均已实现升级扩容,新院的占地面积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是22万平方米,是原来老院区的5倍,硬件改善明显。站在医院走廊远眺,四周不再是霓虹闪烁的商场,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居民楼。作为周围五公里内唯一一家三级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如今真正深入到了居民当中,成为守护区域内居民健康的坚实力量。

前来就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徐汇区中心医院的老患者。吴老伯因为静脉曲张需要手术,在医院搬迁期间就已经进行了预约。新址试运行后,接到通知的吴老伯立即赶来,没想到成了这里的第一个住院患者。他说:“我以前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看病,很相信徐汇区中心医院。之前老院区的病房比较小一点,这里的病房很宽敞,也很舒适。特别是卫生间,里面淋浴房等设施配备得很齐全。”

对标一流区域医疗中心

徐汇区中心医院,是老百姓习惯叫它的名字,实际上,从“中山—徐汇医联体”建设以来,医院以“紧密型结合”为基调,全方位对标中山管理标准,还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该院执行院长刘厚宝介绍,医院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中心医院下转社区患者6984人次,社区上转中心医院患者5436人次。

对标一流区域医疗中心,徐汇区中心医院顺利推进南部医疗中心建设。今年春节后试运行的新院区数据显示,门急诊1.98万人次,同比上涨4.95%;住院患者1.22万人次,同比上涨8.03%;手术患者1.80万人次,同比上涨13.12%;三四级手术量4888台,同比上涨24.09%;平均住院天数6.62天,同比下降11.99%。

目前,徐汇区中心医院学科齐全,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专科13个,区级重点学科16个,培育了心内科介入、外科微创、消化内镜、康复治疗等鲜明的特色专科,在同级同类医院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医院聚焦重点学科建设,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大国工匠”周平红内镜工作站等相继落地医院。“国家胸痛中心”“中国心脏康复中心”“脑卒中中心”先后通过国家认证。

全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是上海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徐汇区已拥有两家区域医疗中心,分别是徐汇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两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打造区内医学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平台,赋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专家下沉社区,为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

据悉,徐汇区中心医院龙川北路新址为徐汇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区域南北医疗资源布局、满足徐汇南部居民医疗需求的重大民生项目。同时,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大华医院积极向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徐汇区康复医院和妇幼医院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