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宠物友好”首先要遵守规则 上半年交船38艘接单65艘 向“新”而行 推动改革试点“苗圃变森林”
第5版:要闻 2024-07-15

向“新”而行 推动改革试点“苗圃变森林”

——写在引领区建设启动三周年之际

俯瞰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引领区意见》)正式发布。今天,引领区建设启动迎来3周年。

记者从引领区的最新“成绩单”了解到,3年来,引领区建设有力推进,在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今年1月《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公开发布以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正在持续扎实推进,实施方案明确的139条改革任务已落地67条,占比近五成,成效初步显现。

产业引领

让罕见病药从“点餐”到“自助”

“从张江路到良耀路,我经历了在张江生物医药行业自主研发国产‘良药’的过程。尤其近几年来,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引领区等多重政策的叠加优势,研发速度大大加快。”在位于新场镇良耀路111号的晟斯生物公司上海工厂,周边云集了包括和记黄埔等生物医药头部企业的生产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池王胄告诉记者,自己最早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药集团工作,见证了张江从阡陌农田到活力科学城的巨变。近几年来,随着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日长夜大”,为了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很多企业扩张到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南区,“良耀路”原为“规划二路”,特地为入驻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改了路名。

晟斯生物公司成立于2020年,4名创始人中有2名海归,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血友病创新药公司。“我们聚焦的这种罕见病,可谓凝血因子赛道皇冠上的明珠,目标就是开发出中国原创、中国人用得起的血友病药物;在技术上媲美国际一流药品,但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让患者实现从‘点餐制’到‘自助制’,保证了药品用量。”

据了解,作为上海市政府重点支持的上海市技术改造重大项目之一,晟斯生物目前已经有4款创新药进入临床开发和注册审评阶段。“尤其是引领区启动以来,和自贸区、张江科学城的政策发生叠加效应,让企业研发更高速高效;同时浦东把生物医药作为六大硬核产业之一,给予行政审批、资金补贴、人才落户等全方位的保障,也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做科研。”

新场镇党委书记蔡笑峰表示,科创是新场经济动力源泉之一,围绕“做强一个产业”,将继续深入推进集成性改革,承接张江创新药产业的溢出效应。目前该区域已经聚集了包括和记黄埔、奥浦迈公共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链平台等企业,形成较成熟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15分钟左右可以在附近找到相关资源,便于企业降本增效,一心一意发展壮大产业。

《引领区意见》中明确,浦东新区到2035年要实现“三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浦东将形成6个千亿级硬核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元,锻造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标志性产业链。到203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建成,硬核产业集群的创新力、竞争力、整体实力走在全球城市前列。

制度引领

“换心”再造打开通往世界的窗

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部署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用场景丰富、监管能力较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受益于制度创新的“红利”,位于浦东金桥的沃尔沃建筑设备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的企业,首批再制造产品于去年9月入境,其中第一台用于铰接式卡车的再制造发动机“换心”成功,装配到再制造铰接式卡车,也打开了“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的一扇窗。

近日,记者再度走访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公司,该公司董事詹旭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经被设立为浦东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曾来沃尔沃调研并听取了公司、行业、立法专家等的意见,于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了建议制定《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工业领域绿色再制造若干规定》的议案,希望通过制度创新,为引领区建设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上海持续释放出扩大开放、加大吸引外资的积极信号,努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尤其是浦东作为引领区的吸引力更加显著。”詹旭建议,引领区可以更加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外企新趋势、新动能和新结构。例如,越来越多在沪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将亚太研发中心等设在中国,以中国为基地,服务全球或区域市场。也就是说,过去很多外资企业的中国研发中心是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开发,而现在则是将中国研发出的先进技术“出海”。

记者了解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引领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在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数字贸易和边境后规则等领域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市区协同加快推进各项试点任务落地。

创新引领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环境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展区内,聚集了18台来自全国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机器人,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在2023年国内发布的12款人形机器人中,有4款出自浦东。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颁发了上海市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这是无人驾驶装备在浦东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无人驾驶装备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此前浦东法规在“主驾无人”等方面的突破,为无人车进入“有人之境”打通了“任督二脉”。

在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环境上,3年来,引领区频频打出“组合拳”。3年前,浦东推出了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如今,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授牌企业达103家,赋能企业超3000家。出台孵化高峰高原计划,浦东共有194家创新型孵化器、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孵化面积超140万平方米。揭榜挂帅平台累计发榜项目超200个。

为了持续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环境,浦东推出“1+1+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明珠人才计划等,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一出飞机场,就到人才港”,贴心专业的服务帮助人才迅速融入浦东,开启就业创业之旅。据统计,浦东国际人才港枢纽平台服务海内外人才19万余人次,推出浦东国际人才驿站,累计服务约7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

未来,浦东新区还将全面对照《引领区意见》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引领区、自贸区、综改等国家战略,加快推动一批重大政策制度创新试点落地落细,形成一批发光发热的创新成果,推动改革试点“苗圃变森林”。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