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江
这是初夏里的一天,我在一块很气派而典雅的草坪上见到了一株苹果树,倘若你不去注意那个木牌上的解读,也就是一株平常的树,假设在旷野之中,它也会孤独、寂寞、无声地活着,与所有在原始森林的树一样,谁也不会特意关注它。然而,这是在上海名声显赫的科学会堂,在高贵无瑕如翠枝玉叶的草坪上,一圈用洁白色的木栅栏护着的小树,一块蓝色的木铭牌上写着:牛顿苹果树2024年3月25日落户上海科学会堂。
我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国王大道去过毗邻的圣三一街,见识过三一学院的前门,迎门的墙面和窗沿都已斑驳呈苍老的土灰色,显出享利八世兴教的悠远历史,那里有一棵低矮的苹果树,枝叶翠翠的,主干与分枝并不强大,但,这树正是“牛顿苹果树”,一枚落下的苹果砸了牛顿的头,使他有了惊世的领悟,提出了万有引力的物理学说。这苹果是否真的砸在牛顿的头上,这并不重要,也许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我见到的“牛顿苹果树”也不是原株,原株在牛顿家乡英国伍尔斯索普庄园,已有四百多岁树龄,英国女王给它竖立了保护标牌。所见的树是从原处嫁接移植而来。
这个传奇故事的象征“牛顿苹果树”来到中国,是2014年以杨福家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发起了“引种牛顿苹果树”的倡议。十年之后,“牛顿苹果树”嫁接成功,落户上海科学会堂,并拥有双重身份验证,一份是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给予的“出生证”,一张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的“身份证”。
我有幸在上海科学会堂重见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见到的“牛顿苹果树”。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到来了。我们一群人欣喜地围拢在“牛顿苹果树”四周,我们是一群编撰“院士少年成长书系”的编者与作者,为少年儿童传递科学精神而汇聚在一起,我们在“牛顿苹果树”前留下了难忘的合影。
“牛顿苹果树”揭示了一条探索科学的真理:“科学需要有童心有幻想”,“然后把童心的幻想变为真正的现实”。当我站在科学会堂爱因斯坦的视屏前,想起爱因斯坦老年之后还葆有童心,夜晚看天上的星星,幻想星空世界,他还不知疲倦地痴恋儿时的玩具。当我站在科学会堂的一面院士墙下,我满目是院士星光,这灿烂的光焰中,有多少童年的幻想,变成了今天令人赞叹的成就。我们编创人员按照这个思路、构想去规划着、努力着、实现着。每位作者都对敬仰的院士们用恰到好处的语言给院士们画像,称赞院士们对国家科学事业的特殊贡献为“小草之光”“东方明珠一少年”“生命之钥”“清贫的牡丹”。
在我们这群人即要离开草坪上“牛顿苹果树”时,惊奇地发现树的枝杈上花苞绽放了,花色粉白中透着浅红,娇柔迷人。
初夏的花,开得美呀!
我蘸一滴“牛顿苹果树”花色,写下这篇序。
本文为“院士少年成长书系”(上海教育出版社)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