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国漫诚意之作《落凡尘》排片不该“落”凡尘 《默杀》口碑差为何票房不差 “天下事难不倒说书先生!” XR沉浸式文娱项目元年到来 上海之夏  不止于文艺一夏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07-21

“天下事难不倒说书先生!”

——评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

◆邵宁

经过半年等待,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下)日前在天蟾逸夫舞台亮相了。和前一天演出的上本合在一起,一幅完整的“千里江山图”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故事扣人心弦,人物立体多姿,情感丰富饱满,评弹味道浓郁,每一回书收获满堂掌声。上海评弹团的这次改编,慢工出细活,为这部茅奖作品赋予了新的独特的光彩。

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的成功在于两方面:一是评弹本体的忠实回归,二是原著风貌的恰当还原。

评弹本体特征的回归无疑是让人欣喜的。且不论琵琶和三弦、说噱弹唱演等评弹十八般武艺在舞台上的充分展现,在舞台上立起了90年前的人物群像,更值得一提的,是编剧张裕和导演王昕轶将评弹所擅长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抒发,在这部作品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开场第一回,就是陈千里和易君年在码头的一番较量。一个是领了灭口的命令,但又想捞取更大的功名,于是不断试探;另一个是已经识破了对手的真面目,但却要装作若无其事地和他周旋,并放出诱饵以求脱险。是痛下杀手,还是暂且留人?在敌人的枪口下,如何金蝉脱壳?这种进退两难、反复思忖、欲言又止的心情,是评弹最擅长表现的。编剧将这出戏写得丰富细致,悬念迭起,高博文和黄海华两位演员则通过说表、起角色,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地铺展开来。黄海华以蒋调为主,兼有陈调、沈调、尤调等唱腔,高博文是以沈调、薛调、翔调、陈调为基调,且都在原有唱调上都有新的创造。他们表演外松内紧,从千钧一发到化险为夷,没有“硬装榫头”,而是水到渠成。

作为江南地区的曲艺,评弹吴侬软语的演唱富有音乐性,婉转优美,流派多样,最擅长表现人物情感。在《千里江山图》中,演员的弹唱部分,恋人情、战友情、兄弟情、夫妻情分别得到充分表现。

在第二回“墓地”,导演用了“闪回”的手法重现了叶桃牺牲的场面,令人难忘。当叶桃被特务开枪击中,陈千里背着重伤的她离开瞻园。这是两个彼此相爱三年,但是从来没开口讲出一个“爱”字的人的生离死别,他们在狂风暴雨的铁幕中万箭穿心。尽管如此,但叶桃依然寄语爱人“如海鸥”般穿越封锁、展翅高飞。两位青年演员努力把握人物的心理,他们的演唱达到了情感的高潮,也体现了人物成长和思想升华。

关于战友情,下本中也有精彩演绎。在第三回“叛变”中,卫达夫以假叛变取得了易君年的信任,在顾家公园完成了任务后,陈千里知道他此去一定是牺牲,想让他跟自己走,但卫达夫拒绝了。陈千里将皮大衣送给他,两人告别。“这手一松,恐难再相见。不忍舍,实无奈,他视死如归向泉台。”“再待来生做兄弟,山河无恙天地开。”几句唱词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境界,令人动容。

对于原著的忠实还原,则更为艰难。原著以一种看似不动声色的方式表现当年暗流涌动的地下斗争,而评弹同样以一种不徐不疾的风格,将90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展现在舞台上,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许多台词让人联想到孙甘露优美隽永的文字。如最后一回中,编导艺术性地让江边的董慧文和江上的陈千元“隔空对话”,陈千元说:“你的信可以写在云上,化在风里,飘在江面上,刻在我的心里。”这几句台词便来自原著小说结尾的“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龙华牺牲烈士的遗物)”:“可以写在云上,或者写在水上,世间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但那只是写给你的。”导演用普通话来处理,符合人物的身份,饱含深情,催人泪下,让人们看到了90年前年轻革命者的浪漫和坚定。

舞台美术也暗喻了这一点。这一版的舞美是极简的,演员的椅子后面,只有四块镂空的屏风,上面绘着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局部。之所以用屏风,我想一方面这是充满江南风的家居,另一方面,有人这样评价孙甘露的小说:上海和谍战都是广博的,都是打开的屏风。是的,打开的屏风,有无限的想象。

小说《千里江山图》是用先锋文学手法创作的谍战类型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美学追求;评弹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有着数百年历史。如何将其搬到舞台上,又不失原著的风貌,难度极大。但是,正如说书人吴新伯所言,“天下事难不倒说书先生”,经过主创团队近两年的精雕细琢,在坚守本体中不断创新,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全本)终于成为了一部集中体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舞台艺术上乘之作。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