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来生态小岛寻“神话之鸟” 啤酒为媒  擦亮“德企之乡”金名片 “挑战古人100天”开启消夏新模式 太湖之畔筑起“凤栖之地”
第8版:长三角/万象 2024-08-15
2024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在无锡举行

太湖之畔筑起“凤栖之地”

聘顾问、送政策、搭平台、开大赛、设基金……无锡的新一轮引才动作令人目不暇接。日前,为期三天的2024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在无锡举行,18所国内重点高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的相关代表,企业家代表,人才代表,机构代表等共聚江苏无锡,共赴“人才之约”。

政策升级聚英才

“从四十年前抓住国家允许科技干部兼职的政策机遇,抢先探索‘星期天工程师’等引才新机制;到三十年前率先响应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的号召,完成市县两级人才市场的全覆盖;再到二十年前紧扣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国率先启动海外引才专项工程,可以说无锡在国家人才政策调整的每个机遇,都勇于探索,走在前列。”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

对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给予获得立项的创业领军团队最高1000万元奖励;青年人才来无锡发展给予最高3万元租房补贴和30万元购房补贴……开幕式上,人才政策再次提档升级,无锡发布“强智聚才”工程系列实施办法,重点支持领军团队和人才在锡创新创业、支持青年人才来锡发展。

“太湖人才计划”人才分类认定、服务保障、宜居保障等5个配套实施办法同步发布,绘制出细致入微的“施工图”,将对在锡人才进行科学评价、分类认定,分为A、B、C、D四个类别若干层级。从A到D,既有诺奖得主和院士,也有初出茅庐的优秀大学生;既有科研人才、创业人才,也包含高技能人才、优秀乡土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群体。人才分类认定成功后,将得到一个太湖人才码,用于各类服务场景。

此外,无锡还出台了更大力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来锡发展的“十项措施”,包括居住、创业、落户、交通、文旅等方面,从细致入微处显示出爱才诚意。

赋能新质生产力

无比爱才,“锡”望您来——这是锡城坚持了七年的人才口号。目前,无锡全市人才总量达221.5万人,形成包括18.4万名高层次人才、2.58万名留学归国人才和57.1万名高技能人才在内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与此同时,无锡还连续五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四年获评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近年来,无锡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这一最高规格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以产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资金为保障、人才为内核,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进互促,全力打造人才“凤栖之地”。

大会上,太湖人才新质生产力赋能基金发布,规模10亿元,是目前无锡“身价”最贵的一只人才专项基金。基金将深度链接高校资源、校友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为无锡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

“三位一体”促联动

主动融入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合作发展恳谈会,发布无锡—上海新质生产力基金……近年来,无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紧握机遇,抢抓上海等资源密集型城市在开放平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会展商贸、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溢出带动效应,全方位构建开放的人才创新生态。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人才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备受关注。从人才角度而言,一体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陈丽君看来,“最重要的目标,是能够实现人才在长三角区域里可以自由流动,让市场发挥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首先要转变两个理念。”陈丽君表示,长三角各个城市要从以往的竞争、竞合状态全面转为合作共赢,并且从单一地做人才工作转变为人才、教育、科技的有效联动,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宣布,无锡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西三角四大重点区域围绕产业科技人才布局四大区域创新合作中心,通过前方布点、后方接应,挖掘释放四大区域优势,立足无锡,面向全国、辐射全球,实现产业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本报记者 黄佳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