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不得限制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 家校协同 破解暑假作业焦虑
第4版:焦点 2024-08-15
上海出台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不得限制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为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办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决定组织实施新时代本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根据该计划,本市将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和“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的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控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

记者梳理文件后发现,这一计划除了列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2025年所有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提升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等目标外,还明确要求“各学段至少安排1个年级每2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得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限制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确保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该计划部分要点如下:

学前、公办幼儿园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8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每日在园2小时户外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推动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有效性,全市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除保育教育费和代办服务性收费外,幼儿园不得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义务教育

扩充优质学位资源供给,统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等因素,指导各区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规划,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大人口导入区域公办学位资源供给。探索打造集教育教学需求、社区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校园综合体。

争取到2025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实现更高水平的均等化。

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聚焦内涵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实施,再提升79所相对薄弱公办初中办学水平。

加强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根据区域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统筹就近入学和提高质量的要求,指导相关区加强寄宿制学校规划和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有效实施小班式教学,强化学校与社区的联动,促进学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发展。

持续改善寄宿制学校的住宿、餐饮、活动条件,丰富课余活动内容与形式,健全导师家长沟通渠道,完善寄宿制学校家校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升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高中

加强五个新城等区域优质高中资源建设,优先加大投入,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优化招生计划安排。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聚焦育人方式变革,突出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保证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推进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

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鼓励配备可调式课桌椅,建立健全教室课桌椅的维护管理制度、课桌椅动态调节机制。全面加强国家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市级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区和近视防控示范校建设,有效推进学生近视综合防控。

中小学各学段至少安排1个年级每2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活动课,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

优化课间管理,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不得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限制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

师资队伍

推动师资有序交流轮岗。推动优质学校的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赴五个新城、南北转型战略承载区及乡村学校交流轮岗3年,在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评聘中给予倾斜。

探索“学区集团管、校用”机制,面向相对薄弱校,因需实施教师组团流入,探索开展包班上课、教研引领和项目攻关,加快提升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将在学区集团内跨校交流轮岗1—2年的工作经历作为学校中层干部提任校级干部的重要因素。

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数字化

促进“上海智慧教育平台”与国家平台之间的技术对接,着力打造“上海数字教育资源中心”。

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入学、幼儿园入园等平台面向公众的“一网通办”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