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增设非机动车集中充电区 杨玉红 摄
近年来,随着房龄的增长,一些住宅小区的设施设备日趋老化,各类修缮需求快速增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金额也不断增加,有的小区已进入迫切需要再次筹集维修资金的阶段。长宁区海信花苑业委会坚持一手抓“开源”,一手抓“节流”,在实施了十多项设施设备修缮更新的同时,仍然保持维修资金账户余额年年增加。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开源”有方法
海信花苑小区是小型商品房小区,公共空间不大。“我们小区只有两幢高层,共230户居民,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海信花苑业委会主任俞正世直言,入住近30年,小区里的设施设备老化严重,亟待修缮的项目曾经排了一长串,让业委会头疼不已。
做好小区的“当家人”,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筹钱。“最美街区”愚园路走红后,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游玩,也带火了周边很多小店,不少商铺急需在附近租借储物仓库。“业委会充分挖潜,测量出闲置房屋和场地的使用面积,并绘制平面图,积极对外招租洽谈,从而增加小区公共收益。”俞正世回忆道。
当然,小区的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闲置空间出租不能影响业主正常生活。业委会在签约时,明确了3个原则:不能住人、不能动火、不能有噪声。“房屋出租后,业委会不定期邀请民警到小区对出租房屋进行安全检查。”俞正世说,闲置房屋和场地对外出租的租金收入成为小区维修资金的主要来源。
此外,为了缓解小区停车无序、停车难等问题,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对小区空间作了梳理,实行机动车单向通行。“经过重新布局与划线,小区公共停车位增至94个,但平均2.5户才拥有1个车位的现状,仍然很难满足业主的停车需求。”业委会副主任吴巍松说,为了合理使用现有停车资源,业委会制定了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明确业委会负责登记核实业主的车辆信息,依据房产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合一”原则,按先来后到排序,审核后公示发放停车证。“现在,小区内停车非常有序,停车费收入也有所提高,成为小区维修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使用有计划
业委会十分重视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设施设备维修事宜,根据小区维修资金的实际情况做好使用管理。俞正世说:“我们业委会成员商议了一个总原则,每年使用维修资金不能超过划入金额的50%,确保维修资金余额逐年递增,应对未来不可预知的重大更新改造项目。”
哪些项目需要尽快启动?哪些项目可以缓一缓?业委会商量确定了3个原则:第一,实行项目预算制。业委会提前一年列出修缮改造预算计划,超过5万元的项目需要经全体业主投票表决。第二,量入为出。根据公共收益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推进实施小区环境改造和设备设施更新项目。第三,明确“先急后缓”标准,“居住安全”排第一位。比如,为了消除高空抛物隐患,在业主提议下,业委会第一时间增设了十多个防高空抛物的监控探头;为了杜绝非机动车进电梯、上楼充电,业委会在小区地面、地下室分别增设非机动车集中充电区,在电梯内增设梯控设备。
随着一系列更新改造措施的落地,小区环境面貌不断提升,业委会也获得了更多业主的支持,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通过业委会规范化运作,目前小区的维修资金余额已大于首期筹集的维修资金总额,实现收支的良性循环,保障了小区安全运行。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愚三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杨国娟说,海信花苑业委会运作规范,先后被评为长宁区“红色示范业委会”“示范业主委员会”。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