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今年,本市环卫行业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智慧收运作业监管,强化分类收运环节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收运作业线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再上新台阶。目前,静安区、普陀区、黄浦区已初步完成智慧收运线路试点打造。
普陀区打造清峪路沿街商铺垃圾上门智慧收运线路。一是“到站”提醒。设置公交站牌式交付点位,依托微信小程序向商户精准推送清运车辆到站时间。对于垃圾产量高及错过交付时间的商家,提供智能预约、“小车”上门专项收运服务;二是“入站”审核。在清运车辆上配置AI智能摄像头、分类纯净度识别、称重计量等感知设备,实现生活垃圾品质问题发现、溯源的闭环管理;三是“数据”联动。商户在携带IC卡交付生活垃圾时,环卫工人用手持式设备“打卡”,交付数据自动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对于分类质量不合格且多次不整改的商户,相关数据还可助力实现“非现场执法”。
静安区打造干垃圾、湿垃圾、餐厨垃圾3条“生活垃圾清运公交站牌式精准报时示范线路”。保洁员通过安装在垃圾箱房醒目位置的垃圾清运精准报时显示屏或手机短信息推送,可以实时查看垃圾车预计到达时间。公交站牌式智慧收运线路可以精准预测清运车辆到达时间,确保各点位之间信息畅通,有助于减少垃圾桶“游街”情况,避免垃圾容器长时间暴露导致环境污染,提升垃圾清运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对垃圾清运车辆到达时间和清运过程精准预报和实时记录,实现数据化管理,工作人员可实时上传当次收运量,并及时上报收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为管理部门优化方案和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黄浦区打造黄河路沿街店铺生活垃圾智慧收运线路。黄浦城发集团下属上城公司搭建环卫设施智能管理模块,提出智慧环卫“1+3+6+N”环卫管理框架模式。充分发挥“智慧环卫+智能收集”数字化平台优势,运用公司公众号信息平台,及时向沿街商户推送车辆到达信息,确保作业车辆抵达时商家及时知晓,真正做到无缝对接,确保清运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实时监测垃圾量、垃圾桶满溢情况等指标,智能调控垃圾清运车辆和人员,确保清运区域垃圾及时清空,避免垃圾堆积和垃圾桶“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