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紫茄纷烂漫 百年校史馆涌动爱国情 味道百变  月饼花式“上新”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9-01
上海最古老小学为学生送上新学期礼物——

百年校史馆涌动爱国情

可以遥想,99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上海老城厢的一所小学校里,这一幕正在上演:几十个男孩身着长衫,拍下了同窗数载后的一张合影。交谈声、欢笑声伴随着上下课的悠远钟声,在操场回荡……

相隔近一个世纪的时光,画面被定格成一张名为“1925年梅溪小学校高级写真”的泛黄相片,摆放在展柜中。展柜不远处,当年的校钟、石碑、匾额,向今天的孩童讲述着校园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明天就要迎来新学期,作为中国人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间修葺一新的校史馆。

上师大附属黄浦梅溪小学前身为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正蒙书院”。1885年,邵友濂资助在“梅溪故址”建立新校舍,更名为“梅溪书院”。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在南市公共体育场(现大同初级中学分部操场)召开声援“五四”运动大会,梅溪师生120人参加集会和游行;新中国成立后,梅溪小学成为新中国首批成立少先队组织的学校之一。校史馆陈列的老照片中,涌动着百年老校的爱国情怀。

锈迹斑斓的校徽、梅溪童子军的哨子和领巾、旧时的课本……老物件里,传递梅溪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厚、肃静、勤奋、精熟、敏捷、整洁”;也记录着创造的上海教育史上诸多“第一”:第一个实行男女同校;第一个实行班级授课制;第一个改革了课程设置,增加了实用的国文、舆地、格致、数学、诗歌、英文、法文等学科……办学伊始,梅溪小学实行定期主题测试制度,确保同级学生使用统一材料,同时进行测验,对学生作文簿、大小楷簿等作业有年级差异化要求。一份1935年的成绩单上,记录着学生国语、数学、英语、自然、历史、国画、音乐、体育、工艺等十几门学科成绩,百分制评分,总评分精确为:83.8。

在一面互动屏幕前,副校长万晓岚介绍,在收集和整理校史资料的过程中,学校特意收录了历史上曾经执教梅溪小学的“先贤名师”的史料。教员张在新为张焕纶之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汉英词典》。教员朱树人后来成为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创校者之一,他编写的《蒙学课本》是我国自编教科书的开始。“先贤名师”中特意收录了体育老师黄胜白的身影——在梅溪小学任职期间,创立了梅溪小学童子军,并任总教员,要求学生“夜巡城厢”,希望学生成为智慧的人、仁义的人、勇敢的人。

梅溪小学曾于百年前创刊校刊《梅讯》,1936年因为种种原因停刊,其刊登的校园新闻、智力谜题、英语习作、时政点评等内容,至今读来仍妙趣横生(详见本报2023年11月24日报道)。热心的学生家长刘占勇从各种渠道收集了数本《梅讯》,并制作成影印本赠予学校。

校史馆建成之际,百年前的《梅讯》被录入电子互动屏,供如今的孩子们跨越时空,和“学长”们一起张望世界,探讨答案。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