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在上海  看中国 陈丹燕寄语:先要观世界,方有世界观 “穿梭”古今  日本大学生深度游上海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9-04
“夜光杯”校园行活动走进南模中学

陈丹燕寄语:先要观世界,方有世界观

南洋模范中学学生观看夜光杯展板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昨天下午,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音乐厅,一个柔和的声音缓缓讲述;台下500余名高中生听得入迷——

云南腾冲小小的乡村图书馆里,竟保存着抗战时期的《新民报》(《新民晚报》前身)。原来,当时腾冲所在的茶马古道是上海商品运送到东南亚的唯一路径。远隔千里的两座城,就这样有了奇妙的关联。

130多年前的上海黄浦公园,承受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不远处,一座“华人公园”建成,当时的上海道台聂缉梁赠予牌匾,上书“寰海联欢”四个大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世界各国相聚一起,曾经的遥想变成现实,历史仿佛有了回声……

为“05后”少年讲故事的,是“50后”女作家、导演、上海文史馆馆员陈丹燕。尽管年龄不同,但对世界的好奇一致。新学期伊始,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新民晚报社主办的“夜光杯”校园行活动来到南模中学。“先要观世界,方有世界观”,围绕这一主题,陈丹燕温柔开讲。

独立探寻 建立世界观

“世界观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形成你对世界的评价,而是让你比较容易知道,做怎样的事情,会让自己感到快乐。”陈丹燕说。

无论是作为一名旅行文学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女儿的母亲,她都非常想和青春期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如何追求充实又有意义的人生。

“世界观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没有人可以取代。”陈丹燕话音刚落,一些学生点起了头。

她坦言,自己和女儿就是完全不同的人。夫妻俩都从事文字工作,家中最多的也是书。但是,女儿并没有太大兴趣。她也曾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她发现,女儿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旅行归来,她喜欢用文字去记录和表达;女儿更倾向于用拼贴、绘画的方式去完成旅行日记,显然更擅长“图像思维”。陈丹燕说,由此,她意识到,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途径并不一样。理解彼此,有时并不容易。“如果要说服父母,请学会讲出理由,而不是不讲理地大吵大闹。”

不仅要看 更要能“看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丹燕始终致力于书写上海故事,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上海独有的气质,追寻着上海的城市精神。

“同学们现在经常参加一些研学,如果过了几个礼拜以后,全都忘记了看到些什么,又何谈了解这个地方呢?”陈丹燕提醒大家,不仅要看,更要学会“看见”,如同英语中的“watch”和“see”的区别。

她说,自己从小在如今的衡复风貌保护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梧桐区”长大。漫步欧洲街头,看到家旁边熟悉的西班牙式住宅,在当地屡见不鲜;看到法国女孩也玩着一模一样的“跳房子”游戏时,她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些房子,连同孩童的欢笑,都是“海纳百川”具象的写照。而这是上海最独特的地方。

“要学会总结看到了什么,才能慢慢建立世界观。当你看得越多,就会变得成熟和聪明,才会在生活一旦发生变化时,变得坚强。”在陈丹燕看来,世界远不只是公式和考题。比如学数学在于培养一种思维逻辑,也是在培育一种发现美的能力——在旅途中,陈丹燕发现随着日升日落,古老的阿拉伯式窗格映在地上的影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充满几何美感。问题在于,你能“看见”吗?

褪去幼稚 但保持童心

陈丹燕笑言,在她看来,骂人最“狠”的一句话是,“你都那么老了,为什么还那么幼稚?”

这让高中生们陷入思考。“请问老师,很多人说要永葆童心,那么您觉得,童心和幼稚有什么区别呢?”互动环节,有学生直接抛出了心中困惑。

思忖片刻,陈丹燕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童心是你经历过待人接物,但是还保持初心和纯真;幼稚是没有代入思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反应。”她说,人的一生有顺境,有逆境,请提醒自己保持善良,并找到那些和自己三观相符、真正的朋友。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