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他们为何留下? 江南民歌薪火相传有后人 中华古籍资源库再上新 四指挥“接力”为145岁上交庆生
第10版:文体汇 2024-09-07

江南民歌薪火相传有后人

孵化基地首次培训成果昨亮相

“抚一弯月儿,掠过水岸边,青草沙水源,甘露沁心田……”江南风歌曲《水乡里的诗行》带着江南的温婉秀美沁人心脾。昨天,“江南民歌”创、培、演孵化基地(简称民歌孵化基地)培训结业展演在青浦文化馆小剧场举行。展演上,既有原生态民歌的演绎,也有声乐学员演唱的经典民歌作品,还有学员培训中新创作的优秀作品展示。

四大“江南民歌”孵化基地是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牵头成立的,据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其中青浦区定位民歌培训,奉贤区定位民歌演绎,崇明区定位民歌创作,浦东张江定位民歌数字化。此次培训设置了四次采访及现场教学活动,分别在崇明和青浦两地。青浦田山歌、崇明山歌和海门山歌的国家、市、区级非遗传承人齐齐到场,他们既讲述了山歌的来源及相关理论知识,也上阵为大家演唱山歌并现场教学。尤其是青浦田山歌市级传承人孙耀佐老先生已80多岁,但他依然为了培养传承人而努力,依然在从事田山歌的创作,他演唱的田山歌铿锵有力,快乐自在。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充满江南的烟火气。”学员蒋帅来自奉贤文化馆,他渴望“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他觉得几天的学习、采风和讨论下来受益良多,彻彻底底和田山歌进行了亲密接触。崇明文化馆的创作者王媛慧说起了采风时的一件事:“我们在学唱崇明山歌《潮水娘娘》的时候,有一位学员感动得流泪,她说歌里描述的远嫁女儿和母亲的心情触动到了她。现代人和古人在跨越时空中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与碰撞也让我动容。”

学员们纷纷表示,能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演、创、综合保护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看到江南民歌传承的力量,也希望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将彼此黏合在一起,经常合作,创建上海原创江南民歌或江南风歌曲的‘银行’。”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