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到8月底披露结束,从半年报看,上市公司经营目前处于困难期。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连续两年下降,但同时也有一批公司业绩改善,上市公司主体业绩也有望见底回升。本周是9月第一周,大盘依然是调整格局,主要指数周K线继续收阴,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大关。
业绩下降面有所扩大
509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报,这些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34.79万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28933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9626亿元,同比减少693亿元,下降2.3%。对比2023年上半年,5048家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29480亿元,下降3.2%。上市公司业绩已经连续两年下降,说明目前经营压力的确很大,而且业绩下降面今年比去年有所扩大。
首先从营业收入看,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经营收入总额下降1.4%。31个申万一级行业,今年上半年有13个行业营业收入下降,降幅最大的房地产,下降21.94%。
再看净利润,31个申万一级行业,只有16个行业增长,15个行业下降,差不多一半行业业绩下降,下降幅度居前的是房地产、医药生物、建筑装饰、煤炭等行业。
从公司数量看,5095家公司中,2591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下降,一半公司业绩下降。2023年上半年,业绩下降的公司为2431家,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业绩下降的公司增加了160家。
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下降面都在扩大,且一半公司业绩下降,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说明上市公司经营遇到较为复杂的局面。
两大行业“过山车”
虽然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降,但要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两大行业的巨幅亏损对整体业绩影响甚大。首先是房地产行业,从去年上半年盈利555亿元,到今年上半年亏损54亿元,一来一去相差609亿元,而现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降也就是693亿元,可见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之大。其次是光伏行业,几家大公司从去年上半年巨额盈利到今年上半年巨额亏损,也走出了“过山车”式行情,如隆基绿能、天齐锂业、通威股份、TCL中环等四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52亿元、52亿元、31亿元、30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则是盈利91亿元、64亿元、132亿元、45亿元,真可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再看其他行业类别的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情况相对较好。
另外,沪深上市公司利润大户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1063亿元,同比只增加了40亿元,仅仅增长0.36%。这是历史增速比较差的,2023年上半年银行净利润总额同比增加408亿元,增长3.84%。同时,利润总额第二位的非银金融,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额2860亿元,减少8亿元,下降0.29%。
由于金融行业业绩基本上没有增长,也就无法弥补房地产、光伏行业业绩下降的缺口,这是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未来仍然可期
上市公司业绩下降,迅速反映在大盘上,本周各指数周K线收阴。
上证指数周五以本周几乎最低点2765.1点报收,跌破2800点大关,本周跌幅达2.69%,周K线“三连阴”。深证成指周五报收8130.77点,本周跌幅2.61%;创业板指数周五报收1538.07点,本周跌幅2.68%。
虽然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影响了9月第一周的大盘,但也要关注到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迹象。像沪市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明显改善,二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18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6%。二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环比增速分别为4.9%、0.6%,净利润创近四个季度单季新高,较前四个季度平均净利润增长10.6%。其中,实体企业二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0%、7.7%、5.1%,边际改善更为明显。
有些行业上半年业绩明显改善,如石油化工行业,去年上半年业绩下降,今年上半年增长12%,汽车、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等行业业绩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业绩改善,业绩增长的公司会越来越多。房地产、光伏业绩已经处于历史最差时期,到明年业绩大概率会改善。所以,虽然目前上市公司业绩较差,但未来转好是可以预期的,而股市目前同样处于历史底部,未来如果上市公司业绩转好,那么,股市也会转好。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