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夜光杯 以佳作传递文字力量
第T3版:新民晚报创刊九十五周年特刊 2024-09-09

夜光杯 以佳作传递文字力量

《夜光杯》创刊版面

“我与《夜光杯》的一段情缘”征文活动吸引众多读者投稿

《夜光杯》市民读书会

■ 刘芳

岁月是条河,不息流淌;岁月是首诗,悠悠吟唱。

1946年5月1日创刊的《夜光杯》,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副刊。作为《新民晚报》一份综合性副刊,《夜光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

作家王蒙是《夜光杯》的多年作者,对《夜光杯》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我为什么喜欢〈夜光杯〉?》一文里写的一段话,引起很多读者共鸣:“正是因为《新民晚报·夜光杯》和百姓在一起,和柴米油盐在一起,和老少文人在一起,不狂也不狷,不牛也不熊,不趋时也不拔高,不自恋也不自怨他怨,不炒作也不招惹是非,不钻营也不表白做态,它的大众化里有用不着废话的高雅,它的与世无争里有用不着声明的真诚。”

《夜光杯》的文章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刻,永远传递真、善、美,给人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这是我们不变的宗旨,也是我们坚守的定位、文风与价值观。

席间诞生刊名

1929年9月9日,南京秦淮河畔,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创办了一张报纸,为民立言,伸张正义,这就是《新民晚报》的前身《新民报》。《新民报》报头三字,是从孙中山先生的遗墨中摹写出来的。抗战胜利后,当时在大后方重庆的《新民报》迅速出川,在全国拥有南京、重庆、成都、北京、上海5个社共8张日晚刊(其中成都、重庆、南京既出日刊,又出晚刊)。上海《新民报·晚刊》于1946年5月1日创刊,《夜光杯》副刊同日诞生。

首任主编张慧剑,人称“副刊圣手”。他与张恨水、张友鸾、赵超构并称“三张一赵”,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誉满报界。《夜光杯》这个名字也是张慧剑取的。新民老报人张林岚回忆:就在上海《新民报·晚刊》创刊前夕,几位主要筹备人员在广西路蜀腴川菜馆吃饭,席间议论即将创办的上海版副刊还没个刊名。张慧剑触景生情,举杯一笑:“就用这个了,葡萄美酒夜光杯。”大家齐声赞同。

《夜光杯》创刊号刊头,是请沈尹默题的“夜光杯”三个字,高龙生绘的“写凉州词意”漫画,马背上一位将军闻乐举杯,向人劝饮。没想到《夜光杯》这个金字招牌一用就是78载,当然现在读者每天收到的《新民晚报》,《夜光杯》上的刊头书法,是集宋人黄庭坚的字而成,唐诗宋字,相得益彰。

张慧剑在发刊的编者小启中写道:为了配得上“夜光杯”这个名字,我们应该发扬重侠精神,扩大视野,多为人民大众的生活福利说几句话。创刊号上,赵超构先生以“沙”的笔名,开设《今日论语》专栏,这个栏目至今仍在,放在新闻版。

内容雅俗共赏

从1982年1月1日《新民晚报》复刊开始,《夜光杯》每天两个版,与读者见面。这是当年老社长赵超构的主张:“一个版雅一点,文史、札记、中外古今,谈修养的多;另一个版通俗一些,讲一点服装、家具,讲小菜、电影明星。”《星期天夜光杯》周刊,从2004年开始已连续出版20年。

《夜光杯》名牌栏目“十日谈”“七夕会”每日在版面出现,从不间断。尤其是“十日谈”,从复刊以来就没有间断过,连续出版了15000多篇美文佳作,精彩纷呈。名牌栏目“读者·作者·编者”重在三者之间有效沟通,了解读者需求。封面人物、纪实、文艺评论、上海珍档、快乐作文等都是《星期天夜光杯》的重点版面,在新媒体平台的加持下,成为不断扩容的“夜光杯朋友圈”,为读者提供有温度、有情怀、有思考、有深度的好文章。

就这样,读者、作者、编者,用笔、用情、用心,一起悦读、悦心、悦人。

携手百姓名家

朱自清、梅兰芳、孙犁、冰心、汪曾祺、宗璞、陈忠实、吴冠中、范敬宜、梁晓声、刘心武、肖复兴、莫言、王安忆、金宇澄……这些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夜光杯》的作者。他们在副刊版面上创作出了很多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的美文佳作。

在《夜光杯》创刊60周年时,国学大家季羡林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以报格而言,我认为‘夜光杯’应该是头名状元。第一,它通俗而不流俗;第二,它总是讲真话,不吹牛拍马,不阿谀奉承。读了‘夜光杯’以后,人总是精神向上,决不会消沉,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在不知不觉中就流入读者心中,一些比较深奥的道理,也可以用让人容易懂的文句表达出来。我能成为‘夜光杯’的读者和作者,是使我感到光荣的事情。”

除了名家共举《夜光杯》,百姓更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夜光杯》每天都会收到许多读者的自发来稿。一位退休老人在《夜光杯》征文中获奖,文章后来还获得了上海新闻奖二等奖。拿到奖状和奖金后,这位老人逢人就说:“我和《夜光杯》编辑素不相识,没想到文章不但发表了,还获了奖。这足以证明《夜光杯》是欢迎我们这些凡人投稿的。”

凡人写,写凡人,归根结底是为凡人服务。今年3月,《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启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近5000封,其中还有一些海外来稿。今晚,那些获评“《夜光杯》美文”的普通作者,将登上徐家汇书院的“夜光杯之夜”舞台,《夜光杯》因他们而闪闪发光。

走到群众中间

从2016年开始,在文化馆、图书馆、音乐厅、展览馆,我们办了35场《夜光杯》市民读书会。《夜光杯》的读者、作者、编者相聚于此,讲美文、述光阴。2016年9月9日,《夜光杯》创刊70周年,我们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市民读书会“葡萄美酒夜光杯”——创刊70周年专场活动,百余位名家和普通读者共同见证这一盛事。2023年5月27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市民读书会上,我们请现场读者填单、选单,讲述他们希望看到的《夜光杯》文章,一起展开“头脑风暴”。春耕秋收,《夜光杯》市民读书会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优秀示范项目”,并获得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报业媒体助力全民阅读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

1982年1月1日,在《新民晚报》复刊词中,报纸被比喻成“穿梭飞行于寻常百姓之家的燕子”,因此对读者的定位是“从8岁到80岁”。全媒体时代细分受众,《夜光杯》如何抓牢8岁孩子的心,培养未来潜在读者?《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版诞生,“我笔写我心”,小读者们从全国各地投来佳作。之后,《夜光杯》名编辑参加“夜光杯进校园”活动,在上海多所中小学校受到热烈欢迎。

2023年,《夜光杯》通过上海文化润疆活动推广到喀什四县十校,为积极参与朗读《夜光杯》美文的年轻学生和教师,颁发了“夜光杯喀什朗读者”荣誉称号。今年,活动更是从“读美文”深入到“写美文”,《夜光杯》编辑与知名作家一次次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耕进喀什孩子的心田。

在今年上海首站《夜光杯》校园行活动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孙甘露走进大同中学,传播弘扬红色文化。

与今年《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同时启动的,还有《夜光杯》青年写作计划。作为第一批成员,复旦、交大等5所高校和《上海文学》《萌芽》等5家写作机构共同参与写作计划。

每年,《夜光杯》都会将高点击率的美文汇编成书,参加上海书展。年年登上畅销书榜,是读者对《夜光杯》最大的肯定。

拥抱传媒变革

78岁的《夜光杯》在创新转型的路上从没有停下脚步,迎风而上,努力满足读者各种阅读需求。博客时代,我们有博客;微博时代,我们有微博;如今,我们有新媒体矩阵。很多稿子,尤其是事关热点的稿子,我们会让读者在新媒体上先睹为快,做成了《夜光杯》新媒体的金字招牌。

《星期天夜光杯》主打的封面人物、纪实、文艺评论等专栏、版面,通过新民客户端夜光杯频道、夜光杯微信号和“夜光杯朋友圈”微信视频号的加持,新媒体阅读数频频收获10万+。这些专栏文章还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和上海新闻奖,成为全媒体时代广受赞誉的副刊专栏。“夜光杯朋友圈”微信视频号于2021年4月10日正式推出。编辑们认为,《夜光杯》的资源和优势在于人脉、美文,以及所有《夜光杯》的读者、作者和编者。于是,我们在“朋友圈”里挖潜力,请他们从平面的报纸走到立体的视频平台,与读者进行更生动、更深入的交流。如今,打开微信视频号,子栏目在不断丰富中,成为纸质《夜光杯》之外的丰富呈现,在坚持名家名专栏的前提下,努力拓展领域、提升技能、“扩圈”成长。“夜光杯朋友圈”是《夜光杯》的又一次“加更”,让《夜光杯》更闪亮地走近读者。

此外,《夜光杯》还携手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推出“智慧快餐”专栏30年30画NFT数字藏品,这也是副刊名专栏迈向数字化的一次全新尝试。在“小红书”上,还有几十篇读者自发写的《夜光杯》投稿攻略,图文并茂。

悠悠往昔,葡萄美酒,为读者添夜夜光华;灿灿今朝,举杯同饮,和百姓共灼灼繁花。媒体融合时代,一直“和百姓在一起”的《夜光杯》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不过,我们坚信:守正创新,《夜光杯》将更立体、更轻盈,更好地服务于民、文化惠民。

已是白头,仍是蓬勃。《新民晚报》,九十五岁初度;《夜光杯》和你,相期于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