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读懂”台风 慢悠悠的水乡古镇  热腾腾的招商推介 鸟越来越多  人越来越亲
第5版:上海新闻 2024-09-24
东滩保护区申遗成功对市民意味着什么?将规划开放生态体验区供公众探访

鸟越来越多 人越来越亲

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本报记者 解敏

今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标志着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为申城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申遗成功后,更是引来全球瞩目。游人来此,或踏上蜿蜒千米的栈道,探寻各种鸟类的秘密;或穿过迎面轻拂的芦苇,捕捉群鸥竞飞的瞬间……

申遗成功后,如何面对公众的热情?钮栋梁表示:“在保护鸟类的前提下,中心将不断完善科普宣教设施和整体服务能力,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

“目前,每天有200个预约名额可以进入鸟类科普教育基地。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后,咨询量、预约量都有所上升。”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主任钮栋梁告诉记者。

鸟类名录不断更新

东滩保护区历年记录到的各种鸟类共有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9种。“今年鸟类名录会有一个大更新。”钮栋梁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的最新数据显示,东滩保护区监测到的鸟类数量至少已达364种。“为什么说是‘至少’,因为还有一些种类不确定,正在请相关专家鉴定。”他补充道,“我们在这次更新过程中发现,近几年东滩林鸟种类增加尤为明显。过去,我们研究的对象以水鸟为主,今后也将针对这一现象,不断调整监测内容。”

东滩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基于不同功能分区,保护区规划建设了沿海岸堤、水闸等基础设施,科学调整生态修复区内外水土植被的空间配置。监测显示,现在每年有近30%的鸟类在滩涂停留,有70%的鸟类集中于24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区。而整个保护区的面积为241.55平方公里,看来,大部分鸟类爱好相近,都“中意”这10%的区域。

根据监测数据,接下来保护区将有针对性地调整巡护监测重点和管理措施,科学规划生态修复区域,结合季节性调控,更精细化地控制水位和植被面积。比如,此前保护区内的互花米草已被基本清理干净,但周边仍有分布,可能对自然滩涂形成二次入侵,需加强治理;在地势相对较高、水淹不到的地方,加拿大一枝黄花仍有蔓延趋势,也要研究如何控制。

这些举措不仅为鸟类等生物栖息繁衍营造适合的优质基底,也有助于进一步摸清保护区的“家底”,为自然遗产地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打造生态旅游场景

目前,崇明东滩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公众可预约参观。基地设4个展馆,观众可以在这里认识各种鸟类、了解东滩申遗的历程、体验自然教育。钮栋梁坦言,降低人为干扰依然是保护区最优先考虑的,所以,目前的开放程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公众需要。但同时“资源要保护好,也要合理利用好”,保护区将围绕自然体验、研学等,文旅融合打造生态旅游场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正规划在实验区开辟5公里范围的生态体验区,铺设生态小径等,让大家有机会走进来体验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成果。当然,也需要细致考虑、科学谋划,哪个季节、时段适合公众进入,例如冬季雁鸭类较多,胆子也大,两三百米远处的人类活动对它们影响较小,可以组织观鸟或摄影活动。”

此外,保护区和附近的中兴镇、陈家镇等多次沟通,准备进一步挖掘资源,提升各种配套服务。钮栋梁说:“自然遗产地的适度开发,有机会带动周边文旅、餐饮、民宿业同步提升。我们希望在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同时,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高质量发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