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客路青山外(中国画) 窗口 一代游圣的幽默书写 书信的力量 课本仍有元角分 秋林一角
第15版:夜光杯 2024-09-25

窗口

王慧兰

每次经过宜山路,从桂林路向东,或者柳州路向西,总要抬头看一眼那个窗口。有没有开窗?有没有亮灯?那是外婆家的窗口。

外婆住在沿马路的第一排房子。我们是20世纪80年代动迁到田林新村来的,外婆和三个子女住在一个小区,都是5楼。她说,5楼好,敞亮,全都住一起更好,可以相互照应。人家问她,以后老了爬不动怎么办?她自信地说:“我可以爬到80岁。”确实,外婆的腿脚很好,一直到89岁,依然可以独自爬5楼。

小时候家里没电话,要说个什么事,上上下下一趟挺累的。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就在楼下喊一喊。外婆说:“只要我窗口开着,人就在家里。”印象里最多的就是忘带钥匙。外婆家备着所有子女家的钥匙,我放学忘带钥匙,就在楼下大声喊她,她用报纸包好,从窗口扔下来。还有就是喊吃饭,那时候爸妈工作忙,经常安排我们去外婆家里吃饭。外婆做好了,就会第一时间跑来喊我们,不能让菜凉了,凉了就不好吃。

外婆四十多岁开始守寡,独自抚养了4个子女,再带大了4个孙辈。这个漫长炎热的夏天,让我时不时想起在外婆家过暑假的日子。那时没有空调,外婆一早就在阳台上挂一个大床单,把整个窗户都遮起来。吃过午饭,她就用混合着花露水的水拖地,擦席子,然后让我们午睡。头上的吊扇转啊转,吹出来的风带着花露水的香味,确实清凉许多。外婆没文化,但有很多生活的智慧。我时常对妈妈说,外婆家就比我们家要凉爽好多。阳台上的那块大床单成了我夏天里念念不忘的画面。

外婆对田林这个地方有执念,我们第三代长大后结婚买房,她一直劝我们不要买太远。她说田林好,有学校、有菜场、有医院、有好多公交线路,干什么都方便……说白了就是有外婆。她希望我们都在她的羽翼之下,她喜欢有事没事就到儿子女儿家里串个门,她习惯了每次去买菜、去锻炼、去倒垃圾的路上,看一眼儿女家的窗口。

我生儿子的第二天,外婆到医院来看我。她高兴地说:“你知道吗?昨晚我下楼倒垃圾,看到你们家前前后后的灯都没亮,我就猜你去生了,回家后一直祈祷。9点多,你妈妈就打电话来报平安,我说顺顺利利吧。”后来我去婆婆家坐月子,一去就是两个多月。外婆说她天天到我妈妈家楼下望一眼,盼着哪天有宝宝衣服晾出来了,就知道我回家了。

再后来,我买了新房,把爸妈也接走了。田林的老公房出租给别人。我每次回去看外婆,她总要跟我叨叨,说我们房子里住的房客每天要晾一大堆衣服,估计住的人不少,后来一个房客很少晾衣服,说明清静。在她脑海里,这房子始终是女儿家,所以她来来去去都会关心着。她叮嘱我:“等弟弟(我儿子)大了就搬回来,徐汇的教育好。”

窗口就好像是微信上的那个头像,亮着灯就说明在线,暗着就说明离线。曾经,子女家的窗口是外婆的牵挂,如今外婆家的窗口成了我们的思念。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如果天堂能打电话,你会打给谁?”我想一定是外婆。我就想打电话给她,听她再喊我一声“慧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