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榕
丰收,是秋天永恒的主题。上周末,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上海主会场丰收庆典活动首次走进市区,在世纪公园“设摊”,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与。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也有不少市民选择乡村休闲游,欣赏田园风光,吐纳天地之气。
无论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还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每到这个季节,总是让人心生期盼。但今年的丰收季有点特殊,在台风“贝碧嘉”和“普拉桑”的前后脚袭击下,不少农户遭受了大小不一的损失。虽然台风已过,但也别忘了将目光投向那些农田阡陌,看看它们还好吗?
这几天,遭遇台风的农户陆续重振旗鼓,或加固设备,或修复大棚,或管理倒伏水稻……帮助他们尽早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的“后援团”们也纷纷登场。保险公司加快勘查速度,有的还为农户预付赔款;有的专家在台风前后,忙着为农户指导预防和及时处置倒伏水稻的技术等。但也有农户慨叹,因为对天灾认识不足、出于节约成本等原因,没有购买农业险,难以弥补损失。未来如何加大宣传力度,并为农户设计出经济实惠、乐意购买、理赔率更高的保障产品,值得有关部门研究探讨。
经过风雨,也是让更多市民关注农业的契机。有的合作社推出认养稻田等活动,既帮农民解决从“田头”到“餐桌”的销售渠道,也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带着孩子从“一粒稻谷的故事”开始,从小培养亲近大自然的喜好,或许在他们心中种下未来“新农人”的种子。台风过后,人们到乡村不仅可以打卡金色稻田的美景,也不妨看看那些台风肆虐过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农家稼穑的不易,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的农事才算画上完美的句号。要让“稻田里的守望者”执着坚守,需要对土地的挚爱,需要风雨同舟的患难见真情,更需要千方百计完善防灾救灾保丰收的制度保障。
这样的秋天,焉能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