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28年扎根基层,喜看社区更新 农民生活节节高,都在村志里
第T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2024-09-30
像一只头雁,退休后还在带新人的居委干部——

28年扎根基层,喜看社区更新

退休后开出“吴美娟名书记”工作室

吴美娟(右)在讨论工作 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殷行却好似正青春,越来越充满活力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新了。

吴美娟

杨浦区殷行街道殷行北新村片区党组织负责人,扎根社区工作28年,第十三届、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杨浦区第一届十佳“小巷总理”等称号。

1996年,上海第一次招聘专职居委干部,当时是一家企业工会主席的吴美娟,应聘成了殷行街道闸殷路第一居委会的专职干部。一晃28年过去了,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她,依然没有脱离社区一线,在包括几个居民区的殷行北新村片区带领大家服务群众,还作为“吴美娟名书记”工作室的带头人,培育更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

回顾这一路,她深有感触地说:“殷行大变样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新了,就连我们社区工作者队伍都大变样了,这些年,变化太大了!”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杨浦区殷行街道位于上海东北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杨浦、虹口、黄浦、原南市等区的重大市政项目动迁居民陆续迁入这里,时任市长朱镕基称之为“挺进中原”。短短10来年,殷行社区人口规模就接近30万,在全市各街道中名列前茅。如今,殷行街道依然是中心城区中的特大型社区,现有49个居民区组织、数百名社区工作者,是杨浦区居民区数量最多、社区工作者规模最大的街道。

1996年,当吴美娟来到闸殷路第一居委担任专职干部时,殷行的建设刚刚起步,道路中间还能看到许多铁轨,社区面貌就是名副其实的城乡接合部,私房多,小菜地多,治安案件也多。吴美娟记得,为了改变到处都是占地种菜的情况,7月的大热天,她和其他居委干部顶着居民的巨大阻力,带头拔菜,身上的汗水和泥水混合在一起,一个个都成了泥人。铲掉蔬菜,吴美娟又联系绿化部门,第二天赶紧抢种绿化,和时间赛跑,就怕菜地又死灰复燃。

记忆多深刻,现在看到殷行美丽家园的崭新面貌就有多欣慰。吴美娟情不自禁地感慨说,殷行开发至今已有近40年了,按道理来说,“房”到中年,应该是露出疲态,但恰恰相反,如今的殷行却好似正青春,越来越充满活力了。“你看,马路宽了,轨交进来了;社区到处都是微花园、微更新,居民都喜欢在休闲长椅上坐着聊天;加装电梯、车棚智慧化改造,让社区的安全系数和居住舒适度越来越高……真的,我们殷行真的是一个特别宜居的民生大居!”

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年轻化

40岁的吴美娟刚来到殷行时,是居委干部中的“小年轻”,跟着五六十岁的老书记“学把式”,她也不讳言,早期的居民区工作者队伍,主要都是跟她一样的“婆婆妈妈”。“现在可不一样,特别是从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后,社区工作者的队伍面貌一新!现在,社区工作者的收入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和职业尊荣感都提高了,高学历的年轻人也愿意来报考,竞争很激烈!新入职的年轻人中,大学本科生根本不稀奇,硕士、海归甚至是已有几年工作经历的海归也比比皆是!”

就像1996年后,一批45岁以下的居委专职干部充实到社区一线,给当时的社区工作带来了新鲜活力;如今,这些把电脑、网络等各种信息化手段“玩得很溜”的年轻人,也给新时代的社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鲜活力。退休后被街道挽留继续在社区一线兼任片区和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的吴美娟,就像一只头雁,既向年轻人学习新方法,也带着后辈们用好“一线工作法”等历久弥新的工作方法,一起把基层社区自治共治做深做实。

三年前,看好社区工作大有可为的吴美娟,说服儿子辞掉五星级酒店财务工作,也通过考试成为了殷行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曾经坐在黄鱼车车斗里跟着母亲兜社区的男孩,如今自己也天天泡在了居民区里。看着这个“新兵”越干越起劲,吴美娟倍感欣慰,希望年轻人们加倍展示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风采!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