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细节,让老人出行更安心 最佳赏味期还要等半个月 2024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今年年底90%以上实现就业 担起创新责任  贡献青春力量 夜光杯校园行走进上海交大
第6版:综合新闻 2024-10-18
“95岁的新民晚报何以常青”

夜光杯校园行走进上海交大

大学生们驻足观看夜光杯展板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交大闵行二部上午开工》,这是当年闵行校区新建时的新闻吧?”这是刊登在1985年7月2日新民晚报上的报道,随着“新民晚报夜光杯校园行”活动走进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在媒体与传播学院大厅,一块块展板呈现着一张报纸对一所同城学校的发展见证,吸引了师生驻足。

延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方针,95周岁的新民晚报在新的时代创新传播方式,以展览为载体走进申城校园,来到青年身边。展览既有那些年的“热血青年人”令人心潮澎湃的创刊办报故事,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副刊夜光杯的美文墨香,亦有学校发展重要时刻的定格。

“展览让我感受到新民晚报的立体形象——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它见证了非常多重大事件的诞生和经过。”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华伊然发现,跟随展板上的时间线,“头版中的交大”持续产出科研成果、不断作出社会贡献,“媒体视角”为她提供了一个观察和了解自己学校更深的视角。学姐的这份感受,大一的徐子涵也有共鸣。大学生活刚刚开始,专业对她来说还并不具象。校园行活动中,她听了报社总编辑“从夜光杯副刊看95岁的新民晚报何以常青”的分享,了解到编辑记者的工作,感受到报人在不同时代对真善美的坚守和传承,也想要参与其中。

一张报纸95年来传承着文风文脉,履行着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使命。“一篇篇报道能够将善念传导和潜移默化开,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在活动中对青年学子说,在信息爆炸的当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进入校园,承载着传播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深远意义。他寄语学生珍视纸媒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通过名篇名著的阅读深化认知与感悟,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升学习水平、综合素质和思维境界。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