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有风的日子 秋韵(中国画) 说说“阿尔迪” 去吹吹风吧 记忆中的好“柿” 不息的船歌 仰望和俯拾 感受从容
第14版:夜光杯 2024-10-21

仰望和俯拾

刘鹏春

流连在徐家汇商圈的空中廊道上,别有一番情味。坐在美罗城的星巴克,来一杯拿铁咖啡,暖意融融;行走在东方商厦和港汇之间,摇拍一个小视频,笑意悠悠;在汇金和汇联的过街天桥上,环顾大厦摩天。俯看花团锦簇,恍惚间会看到自己的人生脚印,模糊中清晰……五十年前,第一次走进徐家汇是为彩色影片《沙家浜》的美术设计写一篇评论文章。那时我二十岁出头,一身军装,来到徐家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采访正在拍摄样板戏《白毛女》的导演桑弧和美术设计刘藩。结束后上街逛了一下,感觉很一般,远不及南京路和淮海路,就记住了名头大一点的上海市第六百货商店。

当兵四年,我发表了小说、诗歌、通讯报道等诸多文字。接到退伍通知后,我又请假到上海,看望在部队医院住院的战友,顺道到第六百货,拿出一半退伍费买了一套当时最时尚的“涤卡”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的戏曲作品《皮九辣子》晋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剧团在上海演出期间,我一个人来到正在大拆大建的徐家汇。街市亢奋热烈,却又显得有些忙乱。我找的小饭馆,是一间临时搭建的大棚,一副“都市里的村庄”的模样。

后来,女儿来“上戏”读书。每次来看望她都是乘长途汽车,在徐家汇的客运中心下车,住在汇金对面的煤科院招待所。再后来,女儿成家,新房就买在徐家汇。那时的徐家汇已是珠光宝气,“连风也有点香”。在汇金汇联的过街天桥上,我几乎把街景拍遍。十多年后,外孙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生。后来,我和太太推着摇篮车,每天要在徐家汇公园泡上大半天。

而今,徐汇长途客运站的旧址上,徐家汇中心大楼就要揭开面纱。“六百”刚刚拆除。抚摸着空中廊道的栏杆,仰看徐家汇的蓬勃兴旺,我的目光随着她升高;俯拾散落在这里的脚印,总会为成长和奋斗感慨万分。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康庄,是繁华,是希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