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格
上海抵达贵阳,赴一场高中同学毕业44年的聚会。地点在花溪大成精舍,周边有孔子庙、十里河滩。现场,满眼看去,一个个都时尚、得体。
我们这个班,有贵阳六中高二本身的学生,还有转学而来的同学。我和无漏子都是从师院附中转过来的。饮水思源等从二中转过来,高考临近,大家都在备战,所以,相互之间交集不多。高考完,拿到通知书,就各奔前程了。
这样的基础,想搞聚会,比较难。毕业40年时,倡议者呼吁,没成,直到第44年,几个外地的同学推动,贵阳同学总算回应了,在群里接龙。1个、2个……20个。尽管仍有一半的人不来,这些也够了。见面了,友善握手,热情相拥。然后拍各种照片,记录下这难得的聚会。
贵阳很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中午聚餐时最大的亮点是小兰花花感谢无漏子在她父亲去世时来帮忙烧饭做菜,我才知道她们的友谊原来延续了很久。我也感谢戴和夏,她们帮我联系开一张我在贵阳六中读书的证明,我们单位整理档案资料需要我补全。幸亏有同学帮忙,否则我无法证明我就是我。
中餐之后,大家又转移到一个布依族的寨子里,里面开了很多饭馆,我很想见见穿着布依族衣服的当地人,但没有看到,日常生活中,他们穿着跟我们差不多的服装。
一个下午,打牌的打牌,在寨子里游串的游串,只有我和若水聊天。我们聊散文。我推荐她看上海作家邬峭峰的《第一个离别者》。这个情形,很像当年我和同学讨论《简·爱》。简·爱的理性、明智成了我一生的警示。若水在群里总是不偏不倚地出现,哪个同学发的帖子没有人回应,她就冒出来发一个表情,缓解冷清的局面。若水是网名,我一直不知道若水是谁?这次聚会,才得知真人。若水戴一副墨镜,取下墨镜才能看到她大大的眼睛。和她聊着,我想起我初三和高一读的世界名著,这是母亲从她所在大学的图书馆借来的,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我是囫囵吞枣地读,只看故事细节,对小说中各种风景的描述一概翻过去。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她所在的外语系看电影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当王子的父亲半夜出现在天空,告诉王子他是被王子的叔叔所害,王子的母亲成了叔叔的妻子,王子震惊了,他要复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天空出现的父亲,我没有想到逝者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一直好奇。这些,过去很久了,重逢的时候我们没有交谈,但它却是我高中时候的记忆。
第二天,我们转移到贵阳附近的青岩镇,老镇全是石板路,保护得很好。我们坐在小兰花花二哥的山庄,惬意地喝茶。从家长里短聊到普利策新闻奖……话题海阔天空。小兰花花二哥给我们准备了冰粉、糕粑稀饭、豆腐果、卤猪蹄和米豆腐,全是青岩的味道。聊够了,吃饱了,我们去镇上转转,看到了周恩来父亲和邓颖超母亲居住过的地方,现在作为旧居对外开放。很多年轻人租来苗族的银饰和衣服,靠在古墙上拍照。突然,倾盆大雨而至,成了我们聚会的最后风景。
都说雨天留人,老天是不想让我们散吧,两天聚会,几乎说完了44年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