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芦芦粟
嘉定白蚕豆
崇明金瓜
兰花茄
本报记者 杨洁 屠瑜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推介了140份全国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布了十大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典型案例。其中,上海的江芦芦粟、嘉定白蚕豆、崇明金瓜、兰花茄入选全国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崇明金瓜还以“创新品种,增强产业优势”的特点入选十大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传统作物创新品种
崇明区是上海金瓜种植大区,栽培面积超过7000亩,年总产量1.5万吨。崇明金瓜通过收集种质资源,开展选育杂交,育成了“崇金1号”等4个新品种。其中,“崇金1号”为杂交一代矮生型金瓜,果型小,成熟果金黄色,耐贮藏,瓜肉厚,瓜丝淡黄色;“崇金2号”“崇金3号”金瓜瓜形较大,适宜大棚吊蔓种植,出丝率高,更适合深加工;“崇金4号”则更耐贮藏。
崇明将金瓜作为传统特色经济作物,在金瓜的采后贮藏、保鲜和加工等方面,将生物保鲜技术等高新加工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开发出了盐渍金瓜丝、速冻金瓜丝、真空小包装金瓜丝等加工产品,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做好崇明金瓜创新与利用工作方面,崇明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推行绿色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减虫害、增产量,延长保鲜周期,提高贮藏空间利用率,生态效益明显。
崇明庙镇联益村是崇明金瓜科技示范点,2023年种植金瓜650亩,平均亩产2.5吨,平均亩产值达4000元左右。村内5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上海崇明金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联社每年可种植两茬金瓜,全年不间断供应市场。
优异资源>>>
四种作物各有特色
■ 江芦芦粟:
来源地:上海市崇明区
特点:茎青节长,汁多味甜,口感松脆
“一棵树,高又高,浑身挂满绿绸条;砍一刀,往下倒,孩子乐得咧嘴笑。”在崇明流传着这样一个谜语,它的谜底就是上海人熟悉的“小时候的味道”——甜芦粟。
崇明甜芦粟,也称芦穄。明代正德年间编修的《崇明县志》记载:“芦穄汁甘如蔗,邑产最美。”作为品种之一,江芦芦粟在沪郊久负盛名。
江芦芦粟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特别是对盐碱的忍耐力比玉米还强,在荒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上都能正常生长。它还具有生长周期短、生物产量高、光合效率高、乙醇转化率高、抗逆性强等优点,除了食用外,茎秆还可用于制糖、酿酒、制酒精燃料、造纸和做饲料等。
崇明区城桥镇聚训村地处世界江芦芦粟生产最佳纬度区,号称中国“甜芦粟之乡”,也是崇明第一个把江芦芦粟作为产业支柱的村,村里生产的“吉吉甜”江芦芦粟十分有名。
■ 嘉定白蚕豆:
来源地:上海市嘉定区
特点:豆瓣肥大,皮白薄嫩,口感香糯,营养丰富,品质绵密,香味浓郁;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
嘉定种植蚕豆历史悠久,在清光绪年间已有记载。据《嘉定县志》记载:“白蚕豆,大如拇指盖,味佳胜他邑。”解放后,嘉定白蚕豆、嘉定白蒜、嘉定白蘑菇,组成了嘉定农业史上有名的“嘉定三白”。
嘉定白蚕豆早在民国初年就远销日本;上世纪50年代,曾作为名优产品参加江苏省、上海市和全国等农展会;1959年赴印度新德里国际博览会展出。
“相比我们熟悉的青绿色蚕豆,嘉定白蚕豆颜色更浅,具有白皮、白肉、白眼的特征,口感也更为香糯。”嘉定区农技中心蔬菜科邹丹蓉介绍,嘉定白蚕豆曾是上海城隍庙五香豆原料的不二之选,嘉定娄塘加工的蚕豆粉丝也一度风靡市场。
目前,农技人员重点开展嘉定白蚕豆提纯复壮,重现老品种的优良特性,为嘉定白蚕豆等蚕豆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 崇明金瓜:
来源地:上海市崇明区
特点:又名“金丝瓜”,自然成丝,色泽金黄,清脆可口,鲜嫩清香;商品性好,产量高,耐储存,抗逆性强,产丝率高
崇明金瓜是崇明的传统名特产之一,在崇明当地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吃崇明农家菜,市民总爱点上一份凉拌金瓜丝。崇明金瓜的果肉呈金黄色,能自然成丝,味、形似海蜇,因此又有“植物海蜇”“素海蜇”的美称。
约1.5公斤重的“小个子”金瓜,是崇明本地纯种,因口感爽脆,适合鲜食,是崇明当地人记忆中的味道。崇明金瓜栽培历史悠久,旧时,崇明岛上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金瓜,大部分人还有囤金瓜的习惯。
崇明金瓜营养丰富,性凉味甘,是一种食疗兼备的蔬菜,具有补中益气、利湿消渴、健脾润肺之功效,适于后续开发利用。
■ 兰花茄:
来源地:上海市松江区
特点:最佳食用期个体较小,籽少,皮薄、脆,质地较普通茄子硬,通常制成酱菜食用
兰花茄距今已有500—600年栽培历史,在松江本地又被称为“小落苏”。
兰花茄的形状与普通茄子没有区别,颜色比一般长茄略深。当兰花茄长到大约6厘米长时,就到了它的最佳食用期,松江本地人一般会把它腌制成酱菜。酱小茄紫中带青,油光发亮,软而不酥,肉质爽口,腌制后茄子中心好似咸蛋黄,有油渗出;吃起来有淡淡的兰花香味,十分爽口,是夏令佐餐佳品。
《松江县农业志》记载,1979年上海市食品公司曾委托松江酱菜厂加工900担松江兰花酱小茄远销日本,颇受欢迎。目前,这一品种在松江区仓桥石湖荡、叶榭等地有少量种植,主要用于自家制作酱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