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临港就是学生的“大课堂” 最期盼去航海博物馆上课 自己动手布置教室软装饰 老师把这当“事业新起点”
第7版:行走人民之城 2024-11-11

临港就是学生的“大课堂” 最期盼去航海博物馆上课

临港实验中学充满科技感的走廊

第3站

花柏路455号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

校长李军:

我们希望为临港的孩子埋下一粒种子,为未来的“爱因斯坦”搭建一个成长平台。

从市区到临港,两港大道几乎是必经之路。

两港大道往东,纵横交错的道路都有好听的“花名”。25岁的河南姑娘张芳每天骑电瓶车从租住的人才公寓出发,沿着“铃兰路”“松萝路”再到“茉莉路”,15分钟左右就到了她工作的临港实验中学。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她来到临港实验中学,应聘成为了一名初中化学老师。60平方米公寓、1900元月租金、一应俱全的配套设施,让张芳获得了工作以外的“松弛感”,也获得了初入杏坛的归属感。入职一年,张芳获评浦东新区优秀见习教师、世外教育集团优秀见习教师。

张芳觉得,或许正是源于这份归属感,她喜欢下班后留在实验室,为孩子们设计原创实验,比如,用暖宝宝的工作原理说明金属的性质,测试带火星的小木条在不同氧气浓度情况下复燃程度有何不同。“每天,听到孩子们很有精气神地喊‘老师好’,我就觉得充满了动力。”张芳说。

“学校2015年创办,到今年只有五届毕业生。教师队伍也很新,平均年龄只有30.3岁。”校长李军来自进才实验中学。他介绍,凭借着年轻队伍的凝聚力,依托浦东新区和世外教育集团的扶持,“创智文化”,渐渐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和张芳一样,在临港实验中学,新教师除参加校本、区本培训外,还需参与世外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课程,分为见习期、职初期2年,期满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学校开办至今,世外集团的数学专家每两周一次上门听课指导,英语、物理专家不定期上门听课,开展网上教研活动;虽然几乎从西到东穿越整个上海,英语组教师坚持每年参加世外中学的学科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世外中学的历史、地理、科学、体育等学科教研组长则赴临港开展教学指导。用校长助理刘蓉的话说,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就要让静静的课堂里“活”起来。

世外特色的英语教学方式,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配音比赛、演讲比赛、校本舞台剧以及年度大戏,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他成长的舞台。同学们骄傲地说,他们的原创戏剧《嫦娥奔月》,已经登上了同样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电机学院的舞台。

“临港是面向未来的核心发展城区,我们希望为临港的孩子埋下一粒种子,为未来的‘爱因斯坦’搭建一个成长平台。”李军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做有创造力的中国人”——“爱家国,有赤子之心;爱他人,有仁爱之意;爱探索,有灵性之气;爱运动,有磅礴之力;爱生活,有盎然之趣”。

李军坦言,在他眼中,如何保持同学们“爱探索”的热情,最具挑战。学校身处科研院所集聚、高校资源集聚的新城。临港,成了学生们成长的“大课堂”。“同济大学海洋学院临港支部深海角”“中国商飞航空发动机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科学卫星特色教育基地”……在临港实验中学,沿教学楼台阶拾级而上,每个转角都通过实物模型、特色展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前沿的窗。教学楼之间,走廊相连。走廊一侧的墙面采用磁吸板,便于不断更新学生作品。

校办主任姚羿虹介绍,近年来,临港实中先后申报创建了区生态环境教育创新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通过项目驱动,组织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学校的“10分钟车程”圈内,有“临港明珠”滴水湖。在上海海洋大学水质实验室支持下,同学们开展了“我的家园——滴水湖”项目化学习,围绕滴水湖的水质检测、生物多样性及其滴水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展开实践探索。同样在“10分钟车程”圈内的,还有中国航海博物馆。如今,一个名为“远航”的蓝色资料袋,发到了每个同学手中。厚厚一叠“博物馆+”课程学习任务单,涵盖地理、数学、英语、语文、体育等各学科,是老师们一次次“泡”在馆里、设计打磨的成果。同学们最期盼的,就是带着它去航海博物馆里上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