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最真实的建议,设计图纸一改再改
在“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的一角,展示着蕃瓜弄旧改的故事。从曾经的“滚地龙”到标志性工人新村小区,再到60年后即将改建为煤卫独用、人车分流的现代化小区,蕃瓜弄迎来了一次次的“新生”。看着居民们告别简陋旧居迎来新居的圆梦过程,帅恒胜尤为感触。
帅恒胜曾经居住的凤南一村,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旧住房更新项目。作为这里的老居民和老党员,起初他对这里的“旧改”颇感担忧和沮丧。凤南一村有一千八百多户一百多种房型,产权结构复杂。在第一轮征询时,就面临很大阻力。居民们有的不理不睬,有的“狮子大开口”,还有直呼“坚决不搬!”。项目想要顺利完成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优化方案,让居民们满意、放心?街道干部、党员同志想到了长期以来通过人民建议“大家商量着办”的工作方法。街道立即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在近百场座谈会上,居民们打开了心扉:“小区房型那么多,才给我们9套房型,怎么能接受啊?”“相对公平怎么保障,上下差1个多平方米呢,结果改建后房型一致,1平方米的钱补足吗?”“你们只看平方数,事实上,我们有的房子很高的,已经能够保障错层居住了,不能一点都不考虑吧?”。帅恒胜回忆当时征集员小屋天天都“老闹猛的”。
基于这些居民最真实的想法和建议,设计图纸一改再改,房型也从9种扩展到20种,最大程度去保障房型结构的相对公平。最终定版方案可以说是居民和政府、旧改企业一起做出来的。随着2023年11月29日最后一户居民搬离小区,历时150天,凤南一村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下全市最快速度实现3个100%的纪录。
在帅恒胜看来,这150天,不仅见证了城市更新的加速度,更是感受到了人民建议的实用性。有了这段经历,周围居民都更愿意去提建议了。“建议余量房优先安置老年人”“建议房型能够有装修样板图”“建议多引进一些上海‘老字号’”……一则则建议背后是居民们对助力城市更新工作的美好心愿。而帅恒胜的建议呢?他说:“在各种民生实事项目启动前,都能多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本报记者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