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
“您好,我是某某摄影工作室的,你现在是否有拍摄孕期照、满月照的需求……”明明没有在相关商家处登记个人信息,上海众多新生儿妈妈却收到了这样的推销电话。近日,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月嫂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售卖产妇信息,导致众多新生儿妈妈遭受电话推销骚扰。
原来,如此“精准骚扰”是源于个人信息“精准泄露”。上述案例中,两名犯罪嫌疑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出售信息条数、违法所得金额超过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标准10倍,情节特别严重,已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又如,2021年,江苏某卫生院工作人员因非法向母婴店、儿童摄影馆等转售孕产妇、新生儿等生育信息2万余条,获刑三年。
当下,很多机构存有大量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受害者可能被广告、推销等打扰生活,还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等更严重的情况,令人身和财产安全面临威胁。其中,防止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泄露、倒卖个人信息,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环节。今年1月,住建部公布5起典型案例,一些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非法收集、使用、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使公民个人信息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对于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来说,首先应做到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同时要做到安全存储,通过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等筑高信息保护墙,承担好信息保护责任。比如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控制敏感信息的访问、下载等权限,做好信息调取留痕、泄露可溯源等。此外,也要提高抵御“黑客”等外部攻击的能力。而对于非法泄露个人信息,或严重疏忽信息保护责任的机构,要加大惩治力度,全面打造一个更加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