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云鹃北路505号,是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所在地。滴水湖畔新近启用的国际再保险大厦,对标伦敦金融城的“保险超市”劳合社,建立了一套“前市后司”的交易模式,即“前市”为交易市场,“后司”则是楼上的运营中心,当场就能对账、出单结算。
再保险资源正在临港集聚
走进国际再保险大厦,一楼大厅里,有一块电子巨幕实时更新再保险交易数据和明细。大厦1—2层建立了席位制的交易大厅,让再保险的供需双方能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洽谈业务。楼上的空间,则为再保险机构办公预备。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其绝大部分交易发生在线下,意味着高端金融人才和更多实体要素会自发聚拢到交易大厅及周边,自然而然地形成金融集聚区。
12月6日举办的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介绍《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时提到,将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国际再保险功能区,依托重大平台建设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金融双向开放,打造高端资源配置新高地。
《实施方案》提出,临港新片区要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国际再保险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现代再保险市场体系。
目前,全国再保险资源向临港新片区集聚的趋势已经显现。人保、安盛天平等15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运营中心、3家保险经纪分公司以及中财再、人保再等2家再保险公司已获批进驻登记交易中心。登记交易中心登记的再保险保费达36亿元,随着境内再保险统一登记制度的落地实施,预计年内登记保费规模超100亿元。
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起源于2023年6月。不到两年时间,一个要素丰富、业务集中、交易活跃的再保险生态圈已初步显现。安盛天平率先完成首单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打响了外资共同参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共享市场和政策红利的“头炮”。人保财险在场内完成了21.18亿元的国际分入业务,成为首家国际分入保费规模超20亿元的再保险机构。
业内人士表示,再保险具有国际化的天然属性,通过经营国际分保,使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分散和转移。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不断加速,有助于提高再保险产品供给与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
新兴金融平台将有“三驾马车”
在本届大会的分论坛“数据驱动下的再保险创新”上,“临港新片区再保险数智产学研联盟”成立。联盟单位包括保险机构、高校院所等,将联合攻关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在再保险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跨境数据的有序流动,提升数据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安全技术生态体系。
大会上,临港新片区国际合作首席事务官钟儒育透露,临港新片区打造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已达成首个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系统,实现了以人民币结算约13.6万吨原油、26万吨LNG液化天然气,持续提升我国国际油气市场的话语权。此外,新片区正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打造全球资产双向流动、深度通融的战略支点。二者将与上海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共同形成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功能性平台的“三驾马车”,成为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工具。
此外,本届大会上,还成立了“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集聚区海外机构联盟”,持续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发展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本、资源和机构汇聚临港,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速构建开放、包容、高效的国际金融合作平台。本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