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深化合作打造更多标杆样本 浦东发布外籍人才便利化新政 用匠心守初心的“电梯医生” 聚智力更好赋能“五个中心”建设
第2版:要闻 2024-12-08
上海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将打造高水平综合性智库

聚智力更好赋能“五个中心”建设

“目前,上海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还不够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还应该迈得更大,企业离岸金融服务功能还不能满足企业出海的需求,这些问题对全球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也是我们下一阶段要破解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昨天举行的“十五五”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研讨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张忠伟抛出问题,与会嘉宾探讨了“五个中心”建设的关键难题、推进路径、重大举措等内容。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上海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要创新“五个中心”发展路径,协同相关智库,构建研究生态,形成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好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3万亿元,同比增长4.7%;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2%,集聚了证券、期货、贵金属等15个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上海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到8.1万亿元,占全国25.2%;在最新一期“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三;全市集聚超过80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2件。同时,“五个中心”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顾军介绍,“五个中心”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逻辑、新规则。比如,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中,如何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上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增强离岸金融的服务功能;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如何适应离岸贸易的新趋势,加快贸易中心体系升级;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如何提升航运服务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如何保持科技创新的战略敏捷,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都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创新思路和方法加以应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认为,化解纵向“卡脖子”问题和横向去中心化压力,上海关键要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吸引全球人才和科技金融等要素。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中欧绿色产业合作,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金融海事仲裁等航运服务能力能否满足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建设的目标?上海国际科技中心的建设重点和优先性,是否与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航运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研发方向相匹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直言,上海应从人才、数据、生态三个维度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特色化发展。

招商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陆小磊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全新阶段,要促进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认为,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应通过融合提升“创新动力、制造实力、物流运力、服务能力、链主企业控制力”五大核心能力。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提出上海要发挥研究型大学的“锚机构”作用,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主动作为。

会议透露,上海将打造高水平综合性智库,形成“五个中心”研究合力。由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牵头,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8家智库签署了“五个中心”建设智库联合体研究合作协议。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